西式军乐在近代中国发展初探.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式军乐在近代中国发展初探.doc

PAGE  PAGE 7 西式军乐在近代中国发展初探   [摘要]19世纪下半叶中国国门大开后,大量西洋音乐随西方入侵者的军队、宗教信徒的咏诵及其他形式开始被国人关注或记载。洋务运动时期,大臣们出洋考察的游记中常看到他们对西式军乐及军乐队的记录,或者洋人在国内外各种场合的军乐会情况。随着清末日本军歌的传入以及国内各地编练新军,西式军乐在国内更加为人熟识。社会对这一突破传统的乐曲模式及乐器十分感兴趣,清末时期西式军乐不仅应用于军队,更被学校和社会层面所吸收和发扬,国人彻底接受了西式军乐。   [关键词]西式军乐 军歌 近代中国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12-0076-02   一、近代国人对西式军乐的关注   军乐,即军队在比武、行军、阅兵和战斗时演奏的音乐。中国古代就有军乐的记载,如黄帝时期对战蚩尤部落,为威慑敌人而命军士齐吹号角。西方国家军乐队当然也是随军而行,在外来入侵者的船上军队自带军乐队,闲时演奏缓解紧张气氛,战时演奏以鼓舞士气和吓唬敌军,国人在报纸上常引之成文。   因为乐器种类不同,渲染的气氛也不同,国门大开后,西式军乐的新颖吸引了更多国人的关注。与传统鼓吹相比,西洋乐器通常用铜管、木管和打击乐器组成,有时用低音提琴,还有的军乐队用双簧管、军鼓、萨克斯管、圆号、大管、长笛、小号和倍大管等,这些乐器组合演奏出的旋律声音嘹亮、富于气势,而鼓吹乐使用的乐器非鼓、铙、钹等,吹奏出来的曲调传统意味十足。   近代国人最初接触军乐并产生兴趣是在洋务运动时期,其间有过多次对西式军乐的详细记载。如:“刘芝田观察,请德国皇孙赴宴……到时升炮鼓乐”①,“英国飞游帮船现尚在吴淞,兹据西字报云称水师提督已议定于每礼拜二、五饬阿达兰船上之水手四、五点钟时到工部花园作乐,俾得共聆妙音云。”②张德彝,京师同文馆培养出的第一批译员之一,1866年被清政府委派参加中国第一次出国旅游团,在游览欧洲十国后详细记载观察见闻,除首译电报、自行车、螺丝,甚至巧克力外,也有对军乐的描述:法国王宫前“左右排列马队六百名,衣帽整齐;正中一队,鸣金鼓而奏乐。”③著名思想家王韬到英国游历时记录英国人凡是有盛大的集会活动,“必设乐兵,奏乐台下。”④   晚清重臣李鸿章曾经在1879年迎接美国前总统格兰特的仪式上听到美国军舰里士满号上的军乐队演奏,而当时我们的军队还在大量使用锣号等传统乐器演奏鼓吹乐。   二、日本军歌传入近代中国   近代传入日本最早的欧美音乐类型就是军乐,日本人把军乐与尚武精神联系在一起,创造出有强烈精神寄托或者说精神支柱的军歌,尚武救国精神的直接形式就是这些军歌的大量创作及传唱。中日甲午一战给中国人上了生动且悲壮的一课,国人再去回顾失败时看到了日本政府对近代教育的付出、对国民尚武精神的执着追求,尤其尚武精神对日本士兵士气的养成,着实起了很大的功效。   梁启超在日本看到兵营前“祈战死”横幅,便心生肃然,由此开出救国良方:中国铸成兵魂的首要条件是“人民以国家为己之国家”和“使国家成为人民之国家”,⑤并发出“观泰西军中之歌而知其致强诽偶然”⑥之叹息。中国人在战败后接触到处处体现浓郁尚武救国思想的军歌,知其“亦莫不含有爱国尚武之意”,“听闻之余,自可奋发精神于不知不觉之中。”⑦留学生及在日华人看到的是浓郁的尚武精神,想到的是日益衰败不堪的祖国。他们把充斥着尚武精神及军国民教育思想的军歌带回国内,指望能像日本一样鼓舞士兵和中华同胞的士气。   日本军歌传入后,在学堂中所见及应用甚多。学堂开设唱歌课,但所用曲子多以欧美和日本的民歌或民谣填配。因为日本学堂乐歌多与尚武救国精神有关,所以在我们的学堂乐歌中传达最广的就是尚武精神,以呼应“养成尚武精神,实行民族主义”的军国民教育。以此为契机,军歌才能更广范围的传播。重要的是各地新式军队的编练过程中也会使用军歌及军乐队,这就为西式军乐的规模性发展打下了基础。   三、近代军队中西式军乐队的发展   李鸿章于1885年创办北洋水师,同时仿西方兵制设军乐队。乐队队员大多由十四五岁的少年组成,平时演奏些国乐、军乐,战时被派到各个炮位帮助运送弹药。后来每舰配一等乐兵6名,每人每月饷银8两,二等乐兵12名,每人每月饷银6两,多余者均裁撤。   如果说李鸿章引进的是海军军乐,袁世凯引进的则是陆军军乐。1899年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练兵,德籍顾问之一高斯达认为中国传统的鼓吹乐不适合新军操练,主张把长号换成西洋喇叭,唢呐及笛等换成西洋的铜管,组成军乐队加以训练,被袁世凯采纳。袁世凯的军队中步兵营配军乐兵24人,炮兵营配24人,骑兵营配12人,工兵营配6人。每支军乐队配管乐器14支,洋鼓4面,更鼓、锣、号各2具。   1903年,袁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