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哲学向导丛书—良知的呼唤—王守仁心学觅踪》.pdfVIP

《少年哲学向导丛书—良知的呼唤—王守仁心学觅踪》.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少年哲学向导丛书—良知的呼唤—王守仁心学觅踪》

良知的呼唤 一、向内心开拓的成圣之路 ? ?少有凌云志?一心成圣贤 ? 京城,一个深深的宅院里,一丛挺拔的翠竹前,只见一位青年正对着竹 子凝神静思。这几天,他每天一早就来到这里做这个“功夫”,整整是第七 天了。看他那专心致志的样子,像是非要从这不会说话的竹子中体悟出什么 深奥动人的道理一样。这就是我们的“主人公”王守仁。 王守仁,生于明宪宗成化八年(?? 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七年(?? 年),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早年曾隐居在会稽阳明洞中,并创办过阳明 书院,又世称阳明先生。正是他,在明代中叶创立了一个风靡一时的王阳明 学派,而他本人,又是个叱咤风云的人物,作为缙绅地主阶级的豪强派代表 为巩固明王朝立过赫赫战功。所以王阳明这个名字,流传得十分久远,甚至 传到了日本,几乎压过了他的正名。 王守仁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他的祖先可以上溯到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 之(?? — ?? )。但他究竟是不是王羲之的后代,现在也很难考证。王守仁 的父亲王华是明宪宗成化年间的进士,官至南京的吏部尚书。祖父王伦却没 有做官,人称竹轩公,是一位有著作行世,像东晋大诗人、大文学家陶渊明 一样的隐士。祖父在家乡以教书为生,精通古代《左传》、《史记》一类的 经典,性格旷达,喜欢吟诗,他的学问和品行都给了王守仁以重要影响。 王守仁一出生,就伴随着一些传奇故事。据说生他那天,祖母曾做一梦, 梦中见一天神抱着赤子乘云而来,耳边隐隐约约地还听到鼓乐声。正是借这 个瑞兆,祖父给他取个名字叫“云”。他出生的那幢小楼后来被乡人称为“瑞 ??楼”。可是这个乘云而来,又名叫“云”的孩子,幼年时就似乎不顺利, 年龄 ? 岁了还不会说话。家人十分着急,四处求问也不得其解。据说,又遇 上一位神僧,有一天他看见“云”在街上玩,便摸着他的头顶,说:“好个 孩儿,只可惜道破。”言外之意,此孩儿取名为“云”是泄露了天机,所以 不会说话。祖父从此便将他改名为“守仁”,“他也随即会说话了。 据他的《年谱》所记,王守仁 ? 岁的时候,有一天忽然背诵起祖父平时 所读的书,问他,才知趁祖父读书时,他已经默记了。? 岁时,因他父亲在 京城做官,他跟随祖父去北京,途中路过金山寺,一次酒席宴上,众人赋诗 为乐,他便抢先赋了一首:“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醉倚妙高 台上月,玉萧吹彻洞龙眠。”这首以金山为题的诗很有文采,当时便惊煞了 满座的宾客。 但王守仁却不以一般的读书、做诗为满足。他有自己的志向,即通过读 书而成圣贤。有一次在私塾上学,他经过一番静坐凝思,忽然向老师发问: “世上什么是第一等重要的事?”当时一般读书人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考科举 做官,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所以老师不假思索地回答:“自然是读书登第 了。”但王守仁却不以为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