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谜团的王朝——西夏材料.docx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充满谜团的王朝——西夏   如果撇开西夏,想全面了解11-13世纪的中国历史,定会大打折扣;而在文献资料严重短缺的今天,忽视近30年的西夏考古,西夏历史依旧苍白。? 3号陵陵台及西碑亭力士碑座?   3号陵是西夏诸陵中遗址保存较好的一座,据推测其为西夏开国帝王李元昊的陵墓。陵园内最为高大醒目的建筑是一座残高21米、状如窝头的夯土堆,考古学家一般称之为陵台,未毁坏前应为八角七层实心密檐塔。陵台周身的洞眼,有些可能是建筑“悬臂梁”留下的。西碑亭处所立4通人像石座,除最左侧的为复制品外,其余3件均为出土原件。与唐宋陵墓中常见的龟趺碑座不同的是,西夏王陵碑座为正方体人像石座。人像曲膝跪坐,瞪目咬牙,全身裸露,两乳下垂,考古人员称之为力士座。力士本为佛国人物。据佛经记载,拘尸那城有力士族,力大可敌千人,佛瘗时,由此辈抬棺椁。? 在中国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宁夏,而关于宁夏的来历,以及惟一在这块土地上建立过国家政权的西夏王朝,则是许多人哑然不知的。   西夏王朝(1038—1227年)曾先与北宋、辽抗衡,后与南宋、金鼎立,最后在连年战争中被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铁骑灭亡。蒙古人灭掉西夏后未曾撰修一部足够分量的专史,致使西夏历史湮没。然而如果撇开西夏,想全面了解11—13世纪的中国历史,定会大打折扣;而在文献资料严重短缺的今天,忽视近30年的西夏考古,西夏历史依旧苍白。当我站在险峻峭拔的贺兰山上俯视耸立在一片空旷、荒芜上的数百个陵塔、墓丘,在有“东方金字塔”之称的西夏王陵拾起色彩斑斓的瓦砾石屑,一股已经隐没的帝王之风便迎面袭来;那渐被湮没的辉煌而悲壮的西夏历史,也被重新鼓动复活。? 西夏的来龙去脉?   西夏是以党项族为主体而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1038年建国,立都于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市),地域包括宁夏大部及陕西、甘肃、内蒙古之一部,1227年为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铁骑所灭。建立西夏政权的党项羌是诸羌族的一支,原居于川康黄河河曲一带,唐末举族迁至陕北一带,之后不断向西进军,建立起割据一方的夏州政权。历经百余年的开拓,最终建立了与宋、辽(金)鼎足而立的西夏王朝。灭国后,为躲避战火和杀戮,西夏的王公贵族由河西地区避至青海湟水流域;从事畜牧生产、带有朴野风貌的党项人向南方故土川康一带跋涉;而从事农耕、汉化较深的西夏人则向东迁徙,流入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河北等地。还有一些西夏人随蒙古军西征,在中亚一带定居下来。历经数百年,大部分西夏人已融合到汉族和其他民族之中,并丧失了其语言、文字等民族特征,但散居在河南、河北、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四川等地的一些西夏人后裔,仍或多或少地保留了一些先人的信息。如西夏皇族的子孙现在仍聚居于青海湟水河畔的乐都、湟中等县,他们的族谱上有“湟水三万户,李氏居其半”的记载。在河南省东北部濮阳县柳屯镇聚族而居的杨姓有数千人,他们是元初从蒙古军队退役的西夏(色目)军人后裔。竖立在碑亭中的元顺帝至正十六年(1356)刻《大元赠敦武校尉军民万户府百夫长唐兀公碑》(上左图,胡庆明摄),是河南西夏遗民杨崇喜为纪念其祖先所立,碑铭记载了西夏人闾马从故乡从军,后来在濮阳县东落户定居的经过。闾马的父亲叫唐兀台,在元朝灭亡前,杨氏先祖均以唐兀为姓。川康地区是党项羌的故土,唐代因吐蕃的强大,党项羌被迫离开家园。西夏被蒙古军灭亡后,又有一部分党项羌人返回故土。上右图为四川茂县的羌碉。(陈锦 摄) #p#副标题#e# 200年间,金代辽治,宋室南迁,而西夏则巍然不动?   我第一次来到贺兰山脚下是在少年时代。那是20世纪60年代,学校组织我们到贺兰山下的一所农场学农。劳动之余,同学们相约去山里摘野酸枣。那时山里荒凉得没有人烟,偶尔有几只突然掠过的乌鸦,会把我们吓个机灵。俗话说,望山跑死马。不知走了多长时间,只觉得贺兰山好像是在往后退,离我们越来越远。走着走着,猛抬起头,不知什么时候眼前出现了一个金字塔形的黄土包,土包的周身布满了一圈一圈的黑洞,看上去坚硬却充满沧桑。我仰起头来,土包好像高极了。在回去的路上我心里一直在想,这土包与周围的山丘迥异,肯定是人工建造的。但是谁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修了这个庞然大物,它又是做什么用的呢?这一困惑陪伴我走过少年时光。然而让我始料未及的是,后来我竟和这些黄土建筑结下了不解之缘。   第二次来到贺兰山下的时候,我已是北京大学考古专业的一名学生了。当我面对经常出现在梦中的高大黄土建筑时,它们给我的冲击依旧强烈。我开始细细品读它。原来它并不是一个一个孤零零的建筑,其周围还环绕着方形城墙及高台。那些断壁残垣在风蚀日晒中,显示着一种与时间和沙暴相抗衡的顽韧。这便是那个已消失了近800年的西夏王朝最醒目的标志和遗存——西夏王陵。   当时我是利用假期来发掘现场的,故而非常珍惜这次机会。来之前,原本很陌生的西夏王朝已初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