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丛书-辨证汇编.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医药丛书-辨证汇编

中医瑰宝苑 辨症汇编 山野居士       四诊易知 十二经络所属: 手太阴属肺 手少阴属心 手厥阴属包络 足太阴属脾 足少阴属肾 足厥阴属肝 手太阳属小肠 手少阳属三焦 手阳明属大肠 足太阳属膀胱 足少阳属胆 足阳明属胃 四诊易知: 望色:额心 鼻脾 左颊肝 右颊肺 颧肾 面上之部位可察也。 肝青 肺白 心赤 脾黄 肾黑 面上之五色可察也。 部位察其相生相克。五色察其有神无神。大抵外感不妨滞浊,久病忌呈鲜妍。惟黄色见于面目,既不枯槁 ,,又不浮泽,为欲愈之候。 望舌色:舌上无胎为在表,鲜红为火,淡白为寒,(指无胎言)。若有白胎为半表里。黄胎为在里。黑胎病入 少阴多死。胎润有液者为寒;胎燥无液者为火。舌上无胎如去油猪腰子为亡液,名镜面舌,不治,宜与病症相 参不可执一。 闻声: 气衰言微者为虚。气盛言厉者为实。语言首???不相顾者为神昏。狂言怒骂者为实热。痰声漉漉者死。新病闻呃 者为火逆。久病闻呃者胃绝。大抵语言声音不异于平时为吉。反者为凶。。 问症: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咳俱当辨,九问久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切脉: 左寸心小肠 左关肝胆 左尺肾膀胱 右寸肺大肠 右关脾胃 右尺命门三焦。 脉法统论: 何谓无病之脉,一息四至是也。 何谓五藏平脉:心宜洪、肝宜弦、肺宜濇、脾宜缓、肾宜沉。又兼一股冲和之气乃胃气也。 何谓四时平脉: 春宜弦、夏宜洪、秋宜濇、冬宜沉,四季之未宜和缓是也。 何谓男女异脉:男为阳宜寸大于尺,女为阴宜尺大于寸是也。妇人有孕之脉尺大而旺,或心脉大而旺也。妇人 血崩则脉尺内虚大弦数也。妇人半产则脉革,妇人产期至则脉离乎经常也。若尺脉微弱而濇,小腹冷、身恶寒 者,此则知妇人无子也。小儿之脉七至为准也。 持脉秘旨: 脉之为道 一曰浮,浮者轻手着于皮肤之上而即见为表病也。 一曰沉,沉者重手按于肌肉之上而始见为里病也。 一曰迟,迟者一息脉来二三至或一息一至为里病也。 一曰数,数者一息脉来五六至或一息七八至为热病也。 一曰细,细者脉状细小如线主诸虚之病也。 一曰大,大者脉状粗大如指主诸实之病也。 一曰短,短者脉来短缩上不及寸下不及尺为素禀之衰也。 一曰长,长者脉来迢长上指鱼际下至尺泽为素禀之盛也。 浮而数为表热,浮而迟为表寒。 沉而数为里热,沉而迟为里寒。 又于表里寒热四者中审其为: 细,则属于虚,大,则属于实。 又须于表里寒热虚实六者之中审其为: 短,知素禀之衰,疗病须兼培其基址; 长,知素禀之盛攻邪务绝其根株此凭治病之秘法也。 辨证汇篇卷一 凡阴阳表里虚实寒热之辨,为病之根,为治之源,每症中皆有互相也。如: 阴中之阳阳中之阴 表中之里里中之表 虚中之实实中之虚 寒中之热热中之寒 阳证 阳证三阳病采薪,脉浮大数痛头身 唇焦烦渴冷须喜,口燥神狂壮热辛 手足暖温溺涩短,面容红赤大便陈 咽干合以强项等,治法汗和兼下珍 阳症,太阳、阳明、少阳也。初病发热、头疼、项强、唇焦、口燥、烦渴、喜冷、面色赤红、手足暖温、爪甲 红润、大便闭、小便赤涩、脉浮洪大数,皆阳症之候。治法宜汗和下也。 阴证 阴病三阴受病称,恶寒战栗冷肢冰 体重转侧不趋痛,身倦形疲欲寐徵 脉式濇沉细小看,面色惨黯无光凭 泻利呕吐尿清白,药用补温两法乘 阴症,太阴、少阴、厥阴。初病恶寒、战栗、体重、难转侧、呕吐、泻利、小便清、倦卧、欲寐、手足冷、爪 甲青、面色惨黯无光、脉沉濇细小,此症之候。治法宜温补。 表里证 表病恶寒发热随,头身双痛脉浮皮 里因谵语恶潮热,便硬脉沉有力加 表症发热、恶寒、头疼、身痛、脉浮为适症。 里症不恶寒、反恶热、潮热、谵语、烦渴、小便赤涩、大便闭、腹胀满、脉微沉、滑、有力,为适症。 虚实证 虚乃中空神弱疲,须看脏腑用方施 实当标本有余辨,标是邪停本滞医 虚者:阴虚、阳虚、标虚、本虚。 实者:标实是邪住久停也。 里实内中偏胜。如心有火邪;肺有风寒;脾有食积、虫痞、湿热;肝有郁怒之气;肾有火邪、寒气迫于外肾、 疝痛。 寒症 厥气胸中逆积情,肾关于胃胃寒成 外寒斩破肾关里,非是伤标病客荣 表热里热辨 表热不休尿白施,麻黄无汗有桂枝 炊蒸里热尿红赤,三承凉膈重轻规 发热不休尿白为表热。有汗桂枝汤,无汗麻黄汤。 发热如炊笼蒸蒸内越于外,尿赤为里热。 阳热阴热辨 舌干燥渴烦阳经,苔润宜清白虎轻 厥冷热兼清糓利,阴经舌燥白通升 发热口燥舌干烦渴者,乃阳经之热,舌苔润治法宜清,如白虎解毒之辈。 发热坚决冷、下利清糓者,乃阴经之热,舌苔燥治法宜温。四逆、白通汤之辈。 外感表症,六淫所伤也。 六淫者,风寒暑湿燥火之六气也。迫人肌肤则生病。 伤风 风本阳气卫先伤,口渴心烦肌热荒 浮脉恶风头上痛,药宜解表最为良 伤寒 寒为冷气先伤营,身冷恶寒脉紧成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