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医药丛书-第六章青春期健康的特殊问题
第六章 青春期健康的特殊问题
青春期(,d01escence)是儿童发育为成人的过渡阶段,从体格第二次突增生长、第二性征急速发育开始,到
骨骺完全融合、身高停止生长、性发育成熟而结束。在此年龄阶段,儿童经历了体格大小、形态、生理、心理
和社会功能的快速变化。
由于内分泌系统的发动,随着生长突增,第二性征的出现,生殖系统的迅速发育达到性成熟,青春期儿童
在生理上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使个体在形态上差异日益明显,男女儿童发生了各自的特征性变化,最后
形成显著的性的区别,从而引起他(她)们对自身及异性的好奇与神秘感。不仅性发育上的异常,如性早熟、青
春期延迟等是常见的青春期健康问题,而且,生理上很快成熟进入成人,与心理、行为和社会学方面的发育成
熟不相一致,造成青春期发育过程中在心理、行为和社会适应方面的一些特殊问题。如抑郁症、物质滥用、性
传染性疾病、伤害等。青春期问题是全球问题,尽管不同国家、地区的社会背景、文化及生活方式等存在差异
,但都具有一定的共性,应给予充分的认识和注意。
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最后阶段,也是儿童发育过程的特殊时期。在体格发育、性发育及心理发育等方
面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是决定个体体格、体质和智力水平的关键时期。认识青春期发育规律,研究青春期的
特殊问题,对保证青春期儿童的健康生长、社会稳定和发展都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第一节 心理和行为障碍
由于青春期儿童的身体处于加速发育阶段,而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相对推迟,形成了复杂的青春期心理
卫生问题。大多数青少年在青春期发育的某个阶段或某个方面会经历一些情绪或行为上的困难,被称为心理社
会发展失调(出sturbedpsychosociddeveloplnent),如焦虑、不良习惯等。这些问题绝大多数是暂时现象,只
要得到适当的引导和帮助便能得到解决,持续时间长,使问题变得复杂、严重,造成心理缺陷,则称为心理或
行为障碍。
一、抑 郁 症
情绪与身心健康极为密切,青春期是情绪增长、假想和移情作用增加的时期。青春期的情绪改变是对身体改变
、社会角色和各种关系变化而正常发展的一种适应,其特点是反应强度大且易变化,情感变化复杂,容易狂喜
、愤怒,也容易极度悲伤和恐惧,情绪来得快,去得迅速。因外界不利环境如家长和老师的忽视、压制和不公
平,学习压力和对性发育的困惑等而引起烦恼、焦虑和抑郁等情绪不稳现象并不少见。如果反应异乎寻常的强
烈或低落,可以出现持续性的紧张、焦虑、抑郁、内疚、恐慌等状态,抑郁症(d印ress沁n)则是青春期常见的
情绪障碍。
抑郁是指情绪低落、思维迟钝、动作和语言减少等。情绪抑郁如果每星期发生3次,每次持续至少3小时或
更多者被认为是持续性抑郁。儿科医生的责任是要区分这些变化是正常变化还是需要心理健康干预的障碍。由
于较普遍认为儿童和青少年的抑郁症是罕见的或是自限性的,从而导致大约2/3患有临床抑郁症青少年被漏诊
和延误治疗。
在儿童期,抑郁症的患病性别差异不明显,但在青春期,女性是男性的2~3倍。抑郁症的患病率在儿童期
为0.4%~2.5%,而在青春期为0.4%~8.3%。青春期的抑郁症终生患病率和成人相似,幅度在
15%~20%。青春期的抑郁症常和其它精神障碍性疾病同时发生,最常见的病态性障碍是焦虑、药物滥用、注
意力集中缺陷和破坏性行为障碍。
[病因]
严重抑郁症常有遗传的基础,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1.遗传因素 双生子的研究显示生活在一起的单卵双生子患抑郁症的同病率为76%,不生活在一起的单卵
双生子患抑郁症的同病率高达67%。与患严重抑郁症的病人有一级关系的亲属中患严重抑郁症的比例增加
3—6倍。
2.环境因素 在对抑郁症患者童年亲子关系的回顾性研究结果发现,抑郁症患者的童年期父母关心显著少
于正常人,父母管束显著多于正常人。与抑郁症相伴随的父母因素如婚姻的不和谐、父母不称职、父母中一人
去世。有人将抑郁的产生归因于个体对现实的失望或知觉的丧失而产生的绝望和无助的感觉,或由于社会技能
的不足、学习的绝望、生活的压力、自我控制的问题等。一些症状如低自尊、高自责、绝望和社交技能缺陷是
作为抑郁症的危险因素还是作为抑郁症的前症仍尚有争议。
[临床表现]
青少年抑郁症的典型特点为冲动、疲劳、抑郁和自杀的念头。普遍存在学校学习失败,或其它行为障碍
,如约一半的抑郁青少年有明显的焦虑症状。临床表现有:抑郁或易激惹;兴趣下降或抑郁寡欢;体重下降或
增加;失眠或睡眠过多;精神运动性激动不安或迟缓;疲劳或无力;感到无价值,过多的或不适当的内疚感
;思维或归纳能力减弱。当这些症状在2周以上时间内每天发生,不管伴有或不伴有反复死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产品质量鉴定程序规范 总则》.pdf VIP
-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公式复习.pdf VIP
- AQ∕T 2063-2018 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高陡边坡安全监测技术规范(可复制版).pdf
- 高速公路无人机自动巡检可行性探究.pdf VIP
- CR4012022机器人CR认证可靠性等级认证实施细则.pdf
- 再生水管道阀门选型与管理.doc VIP
- 某公司办公区生活区消防检查记录表.docx VIP
-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练习题-高一数学人教版必修一《集合》练习题3.doc VIP
- 智慧方案光储充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pptx VIP
- IPC-TM-650测试方法手册CN2020必威体育精装版(104个方法)扫描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