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医药丛书-第十一章消化系统疾病
第十一章 消化系统疾病
第一节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口腔
是消化道的起端,具有吸吮、吞咽、咀嚼、消化、味觉、感觉和语言等功能。足月新生儿出生时已具有较
好的吸吮吞咽功能。新生儿及婴幼儿口腔粘膜薄嫩,血管丰富,唾液腺不够发达,口腔粘膜干燥,因此易受损
伤和局部感染;3~4个月时唾液分泌开始增加,5~6个月时明显增多,但婴儿口底浅,尚不能及时吞咽所分泌
的全部唾液,因此常发生生理性流涎。
(二)食管
新生儿和婴儿的食管呈漏斗状,粘膜纤弱、腺体缺乏、弹力组织及肌层尚不发达,下食管括约肌发育不成
熟,控制能力差,常发生胃食管反流,绝大多数在8至10个月时症状消失。婴儿吸奶时常吞咽过多空气,易发生
溢奶。
(三)新生儿胃容量
约为30~60 ml,1~3个月时90~150ml,1岁时250~300ml,5岁时为700ml~850ml,成人约为2000ml,故年
龄愈小每天喂养的次数愈多。但哺乳后不久幽门即开放,胃内容物陆续进入十二指肠,故实际胃容量不完全受
上述容量限制。婴儿胃略呈水平位,当开始行走时其位置变为垂直。胃平滑肌发育尚未完善,在充满液体食物
后易使胃扩张。由于贲门和胃底部肌张力低,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故易发生幽门痉挛而出现呕吐。胃排空时
间随食物种类不同而异,稠厚含凝乳块的乳汁排空慢;水的排空时间为1.5~2小时;母乳2~3小时;牛乳
3~4/小时;早产儿胃排空更慢,易发生胃潴留。
(四)肠
小儿肠管相对比成人长,一般为身长的5~7倍,或为坐高的10倍。小肠的主要功能包括运动(蠕动、摆动、分
节运动)、消化、吸收及免疫保护。大肠的主要功能是贮存食物残渣、进—步吸收水分以及形成粪便。小儿肠粘
膜肌层发育差,肠系膜柔软而长,结肠无明显结肠带与脂肪垂,升结肠与后壁固定差,易发生肠扭转和肠套叠
。肠壁薄故通透性高,屏障功能差,肠内毒素、消化不全产物和过敏原等可经肠粘膜进人体内,引起全身感染
和变态反应性疾病。
由于小儿大脑皮层功能发育不完善,进食时常引起胃—结肠反射,产生便意,所以大便次数多于成人。
(五)肝
年龄愈小,肝脏相对愈大。婴儿肝脏结缔组织发育较差,肝细胞再生能力强,不易发生肝硬变,但易受各种
不利因素的影响,如缺氧、感染、药物中毒等均可使肝细胞发生肿胀、脂肪浸润、变性、坏死、纤维增生而肿
大,影响其正常功能。婴儿时期胆汁分泌较少,故对脂肪的消化,吸收功能较差。
(六)胰腺
出生后3~4个月时胰腺发育较快,胰液分泌量也随之增多,出生后一年,胰腺外分泌部生长迅速,为出生
时的3倍。胰液分泌量随年龄生长而增加,至成人每日可分泌1—2升。酶类出现的顺序为:胰蛋白酶最先,而后
是糜蛋白酶、羧基肽酶、脂肪酶,最后是淀粉酶。新生儿所含脂肪酶活性不高,直到2岁~3岁时才接近成人水
平。婴幼儿时期胰腺液及其消化酶的分泌易受炎热天气和各种疾病的影响而被抑制,容易发生消化不良。
(七)肠道细菌
在母体内,胎儿肠道是无菌的,生后数小时细菌即侵入肠道,主要分布在结肠和直肠。肠道菌群受食物成
分影响,单纯母乳喂养儿以双岐杆菌占绝对优势,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儿肠内的大肠杆菌、嗜酸杆菌、双歧杆
菌及肠球菌所占比例几乎相等。正常肠道菌群对侵入肠道的致 病菌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婴幼儿肠道正常菌群脆
弱,易受许多内外界因素影响而致菌群失调,引起消化功能紊乱。
(八)健康小儿粪便
食物进入消化道至粪便排出时间因年龄而异:母乳喂养的婴儿平均为13小时,人工喂养者平均为15小时
,成人平均为18—24小时。
1.人乳喂养儿粪便 为黄色或金黄色,多为均匀膏状或带少许黄色粪便颗粒,或较稀薄, 绿色、不臭
,呈酸性反应(pH4.7~5.1)。平均每日排便2—4次,一般在添加辅食后次数即减少。
2.人工喂养儿粪便 为淡黄色或灰黄色,较干稠,呈中性或碱性反应(pH6—8)。因牛乳含蛋白质较多,粪
便有明显的蛋白质分解产物的臭味,有时可混有白色酪蛋白凝块。大便1—2次/日,易发生便秘。如果只是排
便间隔超过48小时,不伴任何不适,不应称为便秘。
3.混合喂养儿粪便 人乳加牛乳者的粪便与单喂牛乳者相似,但较软、黄。添加淀粉类食物可使大便增多
,稠度稍减,稍呈暗褐色,臭味加重。添加各类蔬菜、水果等辅食时大便外观与成人粪便相似,初加菜泥时
,常有小量绿色便排出。便次每日1次左右。
第二节 口 炎
口炎(stomatitis)是指口腔粘膜由于各种感染引起的炎症,若病变限于局部如舌、齿龈、口角亦可称为舌
炎,齿龈炎或口角炎等。本病多见于婴幼儿。可单独发生,亦可继发于全身疾病如急性感染、腹泻、营养不良
、久病体弱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利用DEFORM-3D模拟镦粗锻造.doc VIP
- 08 威科夫进阶课程.pdf VIP
- CB 673-2020 出入舱口盖规范.pdf
- GA_T 1788.1-2021 公安视频图像信息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第1部分:通用要求.doc VIP
- 大体积混凝土监理实施细则.docx VIP
- (正式版)D-L∕T 343-2010 额定电压66kV~22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GIS终端安装规程.docx VIP
-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与安全技术培训.ppt VIP
- GPS33E巨人通力调试说明书.pdf VIP
- 重大接待保障措施(环卫作业).doc VIP
- 危险物品安全航空运输技术细则(20201016014015).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