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昆明北极东川拖布卡镇的民族起源
昆明北极----东川拖布卡 有春城美誉的云南省昆明市,其最北边是东川区拖布卡镇。该镇夹在金沙江及其支流小江中间,南面是东川区汤丹镇和因民镇,东西边分别隔小江、金沙江与曲靖市会泽县、四川会东县相望,北边和昭通市巧家县相接,国土面积193.36平方公里,全镇最低海拔695米(小河口),是昆明市最低点,最高点大牧场山顶,海拔2600米,高差悬殊1905米,年均气温25℃,年降雨700毫米,形成立体气候类型,适宜多种植物生长,但由于地势陡峭,耕地地块狭小,所以不是很利于发展农业。因此,至少在雍正8年改土归流完成以前,拖布卡镇还仍是比较纯粹的彝族聚居区,彝族同胞长期在这里放牧牛羊,蓄养猪鸡,种植少量的苦荞、燕麦、蔓菁等作物,猎捕飞禽走兽,度着他们的悠悠岁月,拖布卡这个词,就是彝族语“大树林”的意思。 彝族同胞在拖布卡镇居住的历史已经十分久远。根据各地彝族指路经的记载和民间的传说,彝族人民的始祖希慕遮及其部落,在我国商末周初,即“自旄牛徼外入居邛之卤”。过了三十一代后,这个部落已发展成以希慕遮的后人阿普笃慕为领袖、由数目众多并达到一定规模的村落组成、农业生产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畜牧业和狩猎业仍占据重要位置的彝族。而就在这段时间的某个时刻,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淹没了村庄和耕地,人们的生活秩序完全被打乱,生存条件严重恶化,阿普笃慕本人也只好率直属部落转移到洛邑山(或叫罗宜白·洛尼本·洛祖业等)这个地方,依靠山洞里避难。水退后,阿普笃慕及其族人的生活已经无法恢复常态,所以他召集分别充当各部落首领的已经成年的六个儿子在落雪这个地方研讨对策,最后决定由自己率一部分村留在洛邑山,六个儿子分别率自己的部落朝不同的方向去寻求发展,这就是彝族传说中的六祖分支。关于这个滇川黔桂彝文古籍或口头传说中均提到的洛邑山,从目前人们所掌握的资料看,就在东川区红土地镇,拖布卡镇离该地直线距离不到60公里,是处于游耕状态的彝族先民活动的核心地区。 对于留下来的彝族同胞而言,拖布卡镇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它不仅是几个主要居民区的连接点,有附近唯一的凉爽而拥有数平方公里的拖布卡坝子(现镇政府所在地),而且有通行条件较好的树桔渡口与四川相连,江对岸就是四川的会理县。虽然地居山头,但坝子中自古以来就有大沙沟、小沙沟、普家龙潭、白泥井等水源,已经能充分满足分布零散、总人口远不像今天那么多的附近彝族群众生产生活和组织各种大型活动的需要。特别重要的,是拖布卡还紧偎着附近百里内唯一产盐地。从拖布卡坝子往会理方向走到金沙江边,再顺金沙江逆流而上15公里左右,就到达牛场坪村,村对面的悬崖脚下埋藏着岩盐,这些岩盐又被地下水溶解成卤水涌出,每年雨季的时候,泉眼往往被江水淹掉,而到冬春季节,江水下落,泉眼又冒出水面。这时,人们就用种盐田的形式晒盐煮盐。他们先在滩涂上修出类似于梯田这样的小块平地,再从不远处取来一种细白泥,铺在平地底上用元宝石(一种被金沙江水从很远的地方冲来,经反复荡磨,棱角完全被磨光滑、变得圆溜溜的一种奇石,据说东川金沙江边的有不少群众,近年来靠玩这种奇石发了财)敲打结实,结实到能确保盐水不会渗漏,然后铺上一层细沙,使白泥的泥浆不会冒出,细沙上摆的厚厚砾石又不至于沾上白泥。这样,盐田就基本成型了。盐工们只管把用船运来的卤水往砾石上泼,泼一次后便等着风干,风干后再泼,直到砾石上有较厚的盐层析出,才将这些砾石搬去卤水把盐洗下,当洗这些砾石的水含盐浓度已经很高时,便倒入铁锅中用柴火烧煮。现在已经无法考证彝族人民什么时候开始在这个地方煮盐,但至少在罗炳辉、何长工率领的红军第九军团从拖布卡渡金沙江的时候,这里的煮盐工艺已经相当成熟,生产的盐远销会泽、巧家,老板、雇工、盐贩子都以拖布卡人为主,不少人家因此而致富,政府还在当地住有税警和其他工作人员。1935年,北上红军先头部队收拾这些税警时,掳草打兔子,还顺便缴了几百块银元,这大概也算拖布卡人对中国革命的一大贡献吧。 在这块特殊的土地上,彝族先民们不断聚成新的村落,并为其命名,于是,除拖布卡这个名字外,有了播卡、格勒、树桔、马嘎等地名。经过长期转音,现在已经无法判定这些地名准确含义,但来自彝族语则是没有疑问的。一任土司(我们已经无法考证其名字及下葬的时间,但因为受汉文化影响,已经有坟,估计不会离改土归流太远)在该镇拖布卡村委会后村村民组西南边的山中选择了一块风水宝地作为最后的安息之所,按土葬方式建了一座相当规模的土官坟。他们还选择拖布卡村委会后村普家龙潭背后一个山头的附近长慢大松树的一棵巨大的黄莲桃(实际上是槭树的一种,长有羽状复叶)树,作为每年祭祀山神、祈求山神保佑牛羊兴旺的对象,并把这个山头叫做“拖布卡”(即大树林),在这个山头上可以俯视到整个拖布卡坝子。山脚下的龙潭边,还有两棵很高大的白杨树和一棵不知年岁的印楝树,树下便是当地普姓黑彝的墓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