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用电安全知识;用电安全知识;2、触电的种类&方式:
1、电击;电流对人体内部的伤害
(对人体内部组织器官的伤害)
a、直接接触点击:单相触电、双相触电
b、间接接触电击;接触带电体,跨步电压
2、电伤:电流应对人体外部造成的伤害。(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造成的伤害)
;A、电烧伤-热效应造成电流灼伤&电弧烧伤
B、皮肤金属化-溶化、汽化的金属渗入皮肤以内
C、电烙印-永久性的斑痕
二、电流的作用与影响
1、电流大小的影响
感知电流-0.7-1.0mA
摆脱电流-110.5-16mA
2、电流持续时间
时间越长危害越大
;3、电流的频率-工频电流最为严重
4、电流的种类-交流危害大于直流
5、电流流过人体的路径
双手到双脚、左手到双脚最为厉害
;三、触电的规律
1、6-9月事故多发期;
2、低压触电事故比高压多;
3、移动式设备比固定式多;
连接部位比固定部位多;
4、违章操作触电事故多;
5、冶金、矿山、建筑、机械行业多;
6、年轻人、非专业电工、合同工触电事故多;
;
四 触电发生的原因:(1)缺乏电气安全知识;(2)违反操作规程;(3)维护不良;(4)电气设备存在安全隐患。 ;五 触电防护措施 :
一 采用安全电压
二 安全距离
三 屏护
四 安全标志
五 绝缘防护
六 保护接地、保护接零
七 漏电保护;一 安全电压等级及选用:6;12;24;36;42
二 安全距离1、导线与建筑物的最小安全距离(m)
线路电压(kV) 1以下 1-10 10-35垂直距离(m) 2.5 3.0 4.0水平距离(m) 1.0 1.5 3.02、操作人员与带电设备的安全距离(m)线路电压(kV) 低压 10 35安全距离 0.1 0.7 1.0;三 屏护
屏护是用遮拦、栅栏、保护网、围墙、箱罩等带电体间隔起来,防止工作人员或其他人员偶然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体而遭受电击或电伤危险。
四 安全标志
在有触电危险的场所或容易产生误判断,误操作的地方,以及存在有不安全因素的现场设置醒目的文字或图形标制,提示人们识别、警惕危险因素,??防止人们偶然触及或过分接近带电体而产生触电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五 绝缘防护
绝缘就是用绝缘物把带电体隔离起来。良好的绝缘是设备和线路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也是防止触电事故的重要措施。
六 保护接地、保护接零
当电器设备发生漏电或击穿时,平时不带电的金属外壳以及与之相连的金属结构便带有电压,人体触及时就有触电危险。为减少或避免这类事故的发生采取的技术措施有: 保护接地、保护接零、漏电保护。;七 漏电保护器
利用剩余电流来切断电流来切断故障线路和设备电源的。优点是动作灵敏度高,切断电源时间短应用广泛
漏电保护器结构与原理;六 电气火灾
1 电气火灾原因
(1)过热
a.短路 b.过载 c.接触不良
d.铁芯发热 e.散热不良
(2)电火花和电弧
温度可达6000℃,遇易燃易爆物会发生火灾、爆炸。;2 电气火灾预防(1)合理选用电气设备 (2)保持防火间距(3)保证电器、线路正常运行(4)电气灭火器材的选用 根据电气火灾带电、有油等特点,要特别注意灭火器材的 选用。;3 电气灭火
1断电灭火
2带电灭火
a选择合适的灭火器,如1211,CO2,干粉灭火器等,不能用泡沫灭火器。
b可用喷雾水枪但应带绝缘手套
c人体与带电体保持安全距离
d架空线路人体位置与带电体位置之间的仰角不能大于45度
e如带电导线落地,应画出一定范围警戒区防止跨步电压触电;?七 静电的危害及消除
1概述
利用静电可除尘、喷漆、植绒、选矿、复印等,但静电引起的生产和人身事故也大幅度增加。
2静电的产生 除两物体直接接触、分离起电外,当物体被外力破坏、感应、极化、吸附等都可带静电。;一 影响静电产生的因素(1)物体的 种类 (2)物体的 电阻率(正比)静电导体、静电亚导体、静电非导体(3) 物质介电常数 决定电容率,影响静电的 消散规律(4)杂质影响(带电程度和极性)(5)接触面积、接触压力(正比) (6)分离速度(正比)(7)环境的 温度、湿度;二 不同物质的静电产生(1)固体静电—大面积摩擦、压力接触、挤出、粉碎研摩搅拌等会产生静电。(2)粉尘静电—分散性和悬浮性。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