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朝官员难欺上有何玄机.doc
宋朝官员难欺上有何玄机 “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是宋朝为官的常态 宋朝建国不久,朝廷陆续在州郡设立了“通判”一职,宋朝设通判的本意,是想让这个角色对知州知府起到监察的作用。通判的设置,为知州知府加上了一道紧箍咒,有效规避了州府一把手独断专行的可能,他们不受知州知府甚至上级路分大员的辖制,直接对朝廷负责。与汉代设立部刺史相比,明显严密了很多。 宋朝政区划置采取三级制,即中央之下设路,路下设府、州,府、州下设县。一般说来,路里设安抚使司(帅司)、转运使司(漕司)、提点刑狱司(宪司)、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司(仓司),统称“四大监司”。帅司主军政,漕司主漕运,宪司主刑狱,仓司主仓储,各管一摊,互补统辖。看上去四个平行的职能部门除了“各管一摊”的分权理念之外,另赋予各司主管官员以监察之权,这就好比朝廷在每个官员的身边同时安装上诸多的“监控探头”,令所有官员都心怀畏谨,不敢轻易欺瞒朝廷,一旦其欺瞒作假的行为被任何一个“探头”监测到,后果将十分严重。对宋朝官员来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是为官的常态,为官者率皆如此,最高统治者获取各方面信息的渠道就大为畅通了。 宋朝官民有多种传递信息的渠道,甚至可直达御史台 宋朝统治者对信息畅达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上情下达者如通进司和进奏院。《宋史?职官志》记载,通进司掌接受三省、枢密院、六曹、寺监的奏牍及文武近臣表疏章奏,具其要点进呈皇帝。进奏院掌三省、枢密院宣札及六曹、寺监的符牒,然后颁于诸路。下情上达者如登闻检院和登闻鼓院,掌受官员及士民所上章疏。凡言朝政得失、公私利害、军期机密、理雪冤滥等,在登闻鼓院递上奏状,如不能及时得到处理,可到登闻检院继续申诉。《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卷一○七载,仁宗天圣七年再置理检使,由御史中丞亲自兼任,原因是“冤滥枉屈而检院、鼓院不为进者,并许诣理检使审问以闻”。这说明宋朝官民有各种传递信息的渠道,甚至可以直达御史台,即使中间某些环节发生打压欺瞒、不作为或乱作为,也封不住任何一个人的嘴。 宋朝官员很难堵塞信息传递之门,下情上达的 信息渠道非常丰富 除上述通判、监司、鼓院、检院等制度外,宋朝还有一些临时性或辅助性措施,如“风闻”,指的是不必证据确凿,只要听到风声,即马上进行深入调查核实并予以处理。“体量”和“照勘”(勘会)等词语在宋朝史籍中也经常出现。所谓体量,即下层出现问题后,朝廷便派官员到事发地进行“一对一”的精准处置。《长编》卷八八(真宗大中祥符九年十一月戊申)载,河北转运使隐瞒了大名府(今河北大名)、澶州(今河南濮阳)、相州(今河南安阳)的霜旱灾情,当地民众不得不到京城击登闻鼓诉冤。宰相请命当地转运使体量灾情,真宗说道:“因为转运使隐瞒了灾情,使当地民众没得到朝廷应减免的税赋。为弄清实情,朝廷必须再派大员到当地核查,按实际情况进行税赋减免。”宋朝的体量制度具有很强的机动性,且涵盖各类事务。而所谓“勘会”,即朝廷派专员到事发地详细核查,代表朝廷进行案件的审理处置。 从以上诸例可以看出,宋朝信息渠道的设计是十分严密、丰富而畅通的,任何一个环节的官员想堵塞信息传递之门都很难做到。 腐败致纪纲毁坏,信息渠道和监察手段成为徒有虚名的摆设 然而事物总是处在转化中,宋朝对官员弄虚作假的监控手段再严密再合理,也很难一劳永逸地施行下去,究其原因,还是官场腐败惹的祸:制度都是人定的,又都是由具体人来实施的,一旦实施这些制度的人特别是高层官员蜕变成了贪渎之徒,制度和规矩便成了一纸空文。上面提到的通判,本是监察郡守和县官的人,这样的人变了质,结果可想而知。王明清《挥麈余话》卷二说:“丁广尝任保州(今河北保定)教授。郡将武人,而通判者戚里子,悉多姬侍,以酒色沉纵。会有道人过郡,自言数百岁,能炼大丹,服之可以饱嗜欲而康强无疾,然后飞升度世。守、贰馆之,以先生之礼事之。选日创丹灶,依其法炼之,四十九日而成。不数日,郡将、通判皆疽发于背。”由此可知,知州是个没文化的武夫,通判是个纨绔成性的外戚子弟,两人为长生不老享乐无极,连正常郡务都撂在了脑后。奇怪的是,这样的官员居然没受到路分监司的纠察,可见此时的监司大员、知州通判都已成了什么样子,靠这样的官员治理地方,再严重的问题也不可能如实反映到上层,朝廷设置的所有信息渠道和监察手段,都成了徒有虚名的摆设,何谈吏治清明,下情上达?不光是宋代,历朝历代的覆亡无一不是因“纪纲毁坏”所致,因此采取各种有效手段杜绝腐败,才是执政者的头等课题。 宋朝的顶层设计值得后人借鉴 宋朝的监察、问责、多渠道疏通等制度堪称完密,这种煞费苦心的顶层设计是很值得后人借鉴的。 第一,最高层不能奢侈腐化。为什么从宋太祖到宋神宗这段时期贪渎腐败难成气候?根本原因是这几代帝王身为表率,宰辅大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