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二学案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docVIP

高一历史必修二学案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一历史必修二学案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一、预习自学 二、本课目标 1.课标要求: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习俗变迁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2.学习重点: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学习难点: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局面出现的原因 三、检测反馈 知识点1 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1.“又是庚申元旦节,过年过得直贯冲。见面齐声道恭喜,脱帽都行一鞠躬……祝罢再把新年贺,两手深深打一恭。”长沙市民曾有的这些习俗,最早可能出现于 A.唐宋时期 B.明朝后期 C.民国初年 D.新中国时期 2.下列图片反映了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化,其中具有反清革命色彩的是 3.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风尚的是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 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 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4.“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 A.明朝 B.清朝 C.民国 D.新中国 .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 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戊戌变法时期,有人作诗曰:“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 脚跟形式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此诗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A.倡导婚姻自由 B.反清革命 C.全盘西化 D.易服、废止缠足 .晚清时期,有人把“断发易服”提高到强国的高度,上书皇帝说:“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重,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该人最有可能属于 A.地主阶级洋务派 B.地主阶级顽固派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 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 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 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 9.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 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 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 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知识点2 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穿着和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A.社会制度的更替 B.经济的发展 C.思想的解放 D.中外交流 .下列不属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物质生活的新变化的是 A.粮食、日用品和副食凭票限量供应 B.时装表演成为引导社会衣装新潮流 C.城镇居民住上漂亮的单元楼 D.科学卫生的饮食习俗正在形成 A.粮票只有全国通用粮票,没有地方粮票 B.纸币票样上的人物形象通过木刻手法表现 C.纸币票样所示的人民币票劵采用我国多民族文字 D.粮票同人民币一样在使用,因而是一种货币 13.P67【本课测评】——列举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影响变化的主要因素。 14.“民以食为天”,从近现代饮食文化的变迁中,可以看出历史发展的轨迹。 材料一 票证 材料二 21世纪初的中国居民膳食结构宝塔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我国经济的什么特点? (2)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居民膳食结构有何变化?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从新中国成立后饮食变迁中得出的认识。 四、本课要旨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