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法说:桐城派古文艺术论的起点和基石.pdfVIP

义法说:桐城派古文艺术论的起点和基石.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义法说:桐城派古文艺术论的起点和基石.pdf

文章编号:0257—5876(2004)06—0066—08 义法说:桐城派古文艺术论的起点和基石 关爱和 内容提要 作为中唐以来绵延不绝的古文运动的收束者,桐城派坚守古文写作的艺术性原 则,注意不断体悟总结《左》、《史》、韩、欧以来的单行散体之文的写作经验和创作规律,形成了从诵 读、鉴赏到写作的古文艺术体系。在桐城派的古文艺术体系中,方苞的“义法说”有着特殊的地位 和意义。本文从言有物、言有序、雅洁论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了义法说的内涵及其对桐城派古文理 论的贡献。 关 键词 桐城派 方苞 义法说 北宋以降,以韩、欧古文传统相号召、相标榜,鼓 编有明及清诸大家四书制义数百篇,名《四书文选》, 荡风气,明道著文者多有,而以清代桐城派的声势、 以为天下举业准的。方苞在《古文约选序例》、《进四 影响最为巨大。桐城派初创于方苞,广大于姚鼐,极 书文选表》两文中辨析古文源流,指示为学途径,倡 盛于嘉道之际,绵延至同光年间,笼罩文坛二百余 导清正古雅的风范,标榜删繁就简的宗旨,淋漓尽致 年,到“五四”时期归于消亡。作为中唐以来绵延不 地阐发自己有关古文写作的理论。此两文与写于前 绝的古文运动的殿军和收束者,桐城派坚守“学行继 后的《又书货殖传后》、《书韩退之平淮西碑后》、《与 程朱之后,文章在韩欧之间”的行身祈向,认同并维 孙以宁书》、《答申谦居书》等文,共同构成了方苞古 护由唐宋八家上窥两汉、由两汉上接孔孟的道统文 文理论的主体。 统,同时,注意不断地揣摩、体悟、总结《左》、《史》、 一 方苞的古文艺术论以“义法说”为核 韩、欧以来单行散体之文的写作经验和创作规律,坚 l 1 l心。其《又书货殖传后》论“义法”云:I 守古文写作的艺术性原则、艺术性品格,形成了从诵 . ............ 读、鉴赏到写作的古文艺术体系。而桐城派创始人 《春秋》之制义法,自太史公发之,而后深于 方苞的义法说,构成了桐城派古文艺术论的起点和 文者亦具焉。义即《易》之所谓“言有物”也,法 基石。 即《易》之所谓“言有序”也。义以为经而法纬 方苞字风九,一字灵皋,晚年自号望溪。生于康 之,然后为成体之文。 熙七年(1668),少有文名,二十四岁人京师,以文获 知于理学大师李光地、史学家万斯同。康熙四十五 此段话集中概述了义法说的源流、内涵及意义,是方 年(1706)成进士,后五年,因《南山集》案遭牵连而 苞义法说的纲领性阐释。 下狱,出狱后人值南书房。方苞重要的论文之作,多 关于义法之源流,方苞以为“义法”源于孔子之 写于入值南书房之后。雍正十一年(1733),方苞编 《春秋》,发明于司马迁之《史记》,又为后世深于文 选两汉书、疏及唐宋八家之文,名日《古文约选》,供 者所熟谙,是一种源于经,见于史,经纬于文,源远而 入选于成均的八旗子弟作为学文之范本。此书于乾 流长的述作传统。《春秋》相传是由孔子据鲁国史书 隆初诏颁各学官。乾隆元年(1736),方苞又奉命选 而删定。孑L子借删书之举,评判鲁国二百余年历史, 一 66一 文艺研究 2004年第6期 于去留笔法中,寄寓褒贬劝惩之意,为后王立法度, 焉,非不知筒之为贵也,吾恐后之人务博而不知 为人伦立准则,且使“乱臣贼子惧”。因为重在评判, 所裁,故先为之极,使知吾所取者有可损,而所 《春秋》略于记事,而重在笔法,史称《春秋》笔法。 不取者,必非其事与言之真而不可益也。子诚 《春秋》笔法及其体例历来为后世治经治史治文 欲以古文为事,则愿一意于斯,就吾所述,约以 者所重视。成于战国时期的《春秋左氏传》、《公羊 义法,而经纬其文,他日书成,记其后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