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通史体例教1912-1919.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通史体例教1912-1919

高中历史通史体例教材 一、知识梳理 阶段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没落(1912—1919年) 中华民国(1912——1949)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8) 政治 经济与生活 (一)1912——1919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原因: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表现:轻工业发展得快,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出现一批著名的实业家:张謇、周学熙、荣氏兄弟。 (二)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结合中西样式设计的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在大城市里,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 思想文化 (一)新文化运动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开始。内容: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影响: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知识分子受到民主科学的洗礼,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918年,李大钊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后相继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 阶段特征 政治上,北洋军阀统治中国,政治黑暗,政局动荡,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逐渐走到尽头。 经济上,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思想文化上,激进民主主义者进行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 二、巩固练习 (2012高考历史江苏卷6)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 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A.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 B.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 C.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 D.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2012高考文综福建卷17)学者殷海光在论及五四运动时,认为它以iconoclasm(打倒偶像)和enlightenment (启蒙)为动力,是一场“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在他看来,这场运动主要倡导 A.自强与求富 B.进化与革新 C.改良与革命 D.民主与科学 (2012高考历史海南卷17)1918年1月,孙中山说:“此后我国形势,应注重于西北。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则我可于彼方图大发展也。”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孙中山 A.已经确立三大政策 B.决定走俄国人的路 C.认为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存在关联 D.确定了日后国民革命的战略 课标文综16.C2、L1[2011·广东卷] 下图所示为某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 ,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 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 …… 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 A. 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 B. 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C. 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D. 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课标文综16.C2、L1[2011·广东卷] A 【解析】 本利用情景材料考查辛亥革命及其影响。研读图片,乡村知识分子在清朝灭亡、中华民国建立的情况下,没有采用必威体育精装版的公历,而沿用农历,仍使用清朝末帝宣统的年号,并称辛亥革命为“变乱”,都反映出作者对辛亥革命持否定态度,故选择A项。材料中无法反映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且对外国东西全然排斥,可排除B、D两项,“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反映出乡村社会习俗的变化,可排除C项。课标文综6.L1[2011·天津卷] 某报以“新陈代谢”为刊文:“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文中所说的这些现象应当发生于(  ) A.1898—1900年 B.1901—1911年 C.1912—1927年 D.1928—1937年 课标文综6.L1[2011·天津卷] C 【解析】 本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中国在政治制度、教育和社会习俗方面的变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