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近代化于世界近代化比较
中国近代化于世界近代化比较
教学目标:1、通过知识梳理的填写说出中国近代化与世界近代化的历程。
2、通过列表比较认识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前提,民族独立于祖国统一是前提与保障;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等。
重点:中国近代化探索 世界近代化的历程
难点:中国近代化探索 世界近代化的历程
一、中国的近代化探索
1、经济上的工业化——( )和( )
(1) (地主阶级洋务派)
时间、口号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前期“ ”后期“ ”) 主要内容 创办 工业;创办 工业;筹建 ;创办 ( )。 评价 1结果: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2、性质
3、积极作用:引进 ; 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 起了促进作用;为 开辟了道路。 失败原因 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 ,而不是 。 (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
时期 期间 到 发展状况 萌芽 时代 凋谢、萎缩 原因 1、洋务运动的刺激:2、“实业救国”浪潮的推动。 1、(内因)
;2、(外因)
。 1、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的侵略;2、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发展 特点:发展短暂且艰难曲折,整体水平 ;发展 ,集中于 和
。 原因:是在 、 、 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
图发展的。 2、政治上的民主化——( )和( )
(1)、 (资产阶级维新派)
背景 《马关条约》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序幕 1895年, 和 发动“ ”。 百日维新 从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被称为“百日维新”。 失败原因 1、主观原因: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2、客观原因:封建顽固派势力强大。 意义、启示 在社会上起到了 作用,有利于 ,具有 。但资产阶级 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2)、 (资产阶级革命派)
领导人、指导思想 (人名),指导思想 高潮、成果 1911年10月10日 起义;1912年成立 ; 任临时大总统。 结果 窃取了革命果实。 评价 成就:辛亥革命是一次 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
,结束了 ,使 。
局限:没有改变 的性质,没有完成 的革命任务。 3、思想文化上的“西化”
(1)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兴起、阵地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后改为《新青年》。 代表、旗帜 、 、 、 等。“ ”与“ ”。 主要内容 1、前期:“四提倡,四反对”,核心是反封建。2、后期:宣传 ;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评价 1、性质: 。积极意义:他启发着人们追求 和
,探索的真理,为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3、局限性: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专题访谈类电视节目策划书.doc
- 世界中世纪史复习资料.doc
- 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胸水成因的临床研究.PDF
- 世界现代史考前复习资料.doc
- 世界大国崛起衰落历史给我们的启示.doc
- 世界现代设计史试卷A卷.doc
- 世界电影史1意大利电影.doc
- 世界的聚落习题精选湘教版.doc
- 丙烯酸聚氨酯磁漆指标.doc
- 丙烯酸树脂生产常见问题介绍.doc
- 第18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docx
- 第15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
- 第13课时 中东 欧洲西部.doc
- 第17讲 第16 课三国鼎立.docx
- 第17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带解析.docx
-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9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 2024_2025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备考试卷文含解析.docx
- 山西版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5课时企业与劳动者教案.docx
- 第16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带解析.docx
-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