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复习资料总结1.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化学》复习资料总结1

《环境化学》复习资料总结(课件版) 一、绪论: 1.什么是环境化学 (1)环境化学是在化学科学的传统理论和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 而引起的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的一门新兴学科。 (2)定义:它是一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 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既是环境科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化学科学的一个新的重要分支。 2、环境化学的内容 查明潜在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存在的来源,浓度水平和形态分布;对这些潜在有害物质溯本 求源,并查明它们在环境介质中和不同环境介质之间的环境化学行为;查明这些潜在有害物质 对环境、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发生作用的途径、方式、程度和风险;探索缓解或消除这些有害 物质已造成的影响或防止它们可能造成影响的方法和途径。 3、环境污染物: 是环境化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指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分和性质发生直接或间接的有害于 人类的变化的物质。大部分污染物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产生的。 4、环境学或毒理学意义的重金属: Hg、Cd、Pb、Zn、Cu、Co、Ni、Ba(钡)、Sn(锡)、Sb(锑)等,从毒性角度讲还包括:As、Be、 Li、Se、B、Al 等。 5、BTEX: 苯、甲苯、乙基苯和三个二甲基苯的异构体。是汽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广泛用作溶剂。这 些化合物是土壤和地下水的常见污染物。 6、PAHs:多环芳烃 7、有机卤化合物: ①氟氯烃(CFCs) ②有机溶剂③有机氯农药④PCB 多氯联苯,有209 个同系物和PCT 多氯三 联苯,有8149 个同类物。 8、POPs 名单: 滴滴涕(DDT) 六氯苯 二恶英 呋喃 9、环境效应: 自然过程或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从而导致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发生变化。 10、环境本底: 也称环境背景值某地未受污染的环境中某种化学元素或化学物质的含量(浓度)。目前,未受 污染的环境已经基本不存在,因此获得环境本底已经十分困难,一般只能获得相对轻污染的环 境背景值。 11、环境容量: 特定环境单元在不影响其特定环境功能的情况下,能够容纳污染物的最大量。这里的特定环境 功能一般以环境质量标准为依据。 12、生物浓缩因子(BCF) 生物体内某种物质的平衡浓度(mg / L) 环境中该物质的平衡浓度(mg / L ) 13、生物半衰期(BHL): 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内后,在代谢作用下,污染物削减到初始浓度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即生物 半衰期 14、协同作用: 一种污染物的存在会导致另一种污染物的毒性或危害性增加。也称相乘作用。例如伦敦烟雾中, 冶炼厂排出的SO2 废气中若含有锌、铁等金属离子的烟气气溶胶,则其危害性就会大大增加。 拮抗作用:一种污染物质的毒性能够被另一种物质所抑制,称为拮抗作用。金属硒(Se)能够抑 制Hg 的毒性 金属锌(Zn)能够抑制Cd 的毒性 15、常用单位介绍 mg/L----一般水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 mg/kg----一般土壤中污染物的浓度,或生物体内污染物的浓度; mg/m3----一般大气中污染物浓度。 ppm, ppb, ppt----10-6,10-9,10-12;LD----致死剂量; LD100----绝对致死剂量;LD50----半致死剂量;LD0----最大耐受剂量。 16、污染物的迁移: 污染物在环境中所发生的空间位移及其所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的过程。有机械迁移、物理 -化学迁移和生物迁移三种方式。 17、污染物的转化: 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存在形态或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有 氧化-还原作用、配合作用、水解作用、生物吸收、代谢等。 二、大气: 1、大气的主要成分: 氮(78.8%)、氧(20.95%)、氩(0.934%)、二氧化碳(0.0314%) 2 、对流层 (Troposphere ):0-10~15 km 平流层 (Stratosphere ):10~15-50km 中间层 (Mesosphere):50 -80 km 热层(Thermosphere ):80-500~800 km 3、含硫化合物[COS、CS2、(CH3)2S、H2S、SO2、H2SO4、MSO4];含氮化合物[N2O、NO、NO2]; 含碳化合物[C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