鳍片表面倾斜角度对非导电液体池沸腾之影响.ppt

鳍片表面倾斜角度对非导电液体池沸腾之影响.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鳍片表面倾斜角度对非导电液体池沸腾之影响.ppt

鰭片表面傾斜角度對非導電液體池沸騰之影響 隨著半導體製程技術之演進,電子晶片產品功率的大幅提升,由其以高功率的多核心中央處理器在運作時約能產生大約150W~250W的熱量,若散熱系統之性能無法提升,則其效能將會隨之遞減,運轉速度也降低。可攜式電子產品已成為現今之主流,例:NB、PDA、GPRS…等。 如在NB使用上,隨著使用者在不同情況下使用,則可能使電子產品在不同傾角下操作,而散熱裝置亦隨之改變。然而,筆者進行不同傾斜角之熱傳實驗,以探討不同加熱面傾角對熱傳性能之影響。 在1984年Nishikawa[1]以水為工作液體,並在175×42mm2之銅質加熱面進行沸騰實驗,且探討加熱面角度之傾斜角度(0o~150o);研究發現熱傳性能僅在低輸入熱通時,沸騰熱傳性能隨加熱面角度之增加而上升。 Pariarone[2]改變沸騰測試容器之傾斜角度(0o~90o),並以表面粗度為0.6μm,加熱面積7.07mm2之加熱銅塊,以比較FC-72與HFE-7100在改變腔體角度時,對熱傳性能之影響;實驗發現熱傳性能亦在低熱通量時,熱傳性能隨容器角度的增加而上升。 Chien and Webb[5]提出結構表面之核沸騰模型。結構表面之總熱通量為兩種熱傳機制之總合:渠道熱通量與表面熱通量之機制,來達到熱傳遞的目的。 本研究中以1cm2之加熱面積,並配合不同傾斜角度與光滑及鰭片表面,以探討不同輸入熱通量下對沸騰熱傳性能之影響。 沸騰測試設備與實驗方法 2.2 實驗參數範圍 分析不同傾斜加熱面對熱傳性能之影響 比較鰭片表面與光滑表面之沸騰性能 水平加熱面之沸騰熱傳機制-光滑表面 結論 綜合以上之結果與討論,其可歸納以下幾點結論: 1. 鰭片表面之沸騰熱傳性能為光滑表面的兩倍。 2. 光滑表面與鰭片表面,在漸增熱通量(q”plain ≦38%CHF;qFinned ≦ 41%CHF)條件下,沸騰熱傳性能隨加熱表面傾斜角度增加而提升。 3. 由沸騰機制得知鰭片表面,其氣泡脫離直徑約在0.2~0.35mm 之間,因此匹配0.2mm 之渠道寬度條件下,更可加快高氣泡成核頻率,進而提升沸騰熱傳性能。 * * Paper review 2.1 實驗系統之架設 如圖二所示,測試表面厚度2mm中心處進行細穴放電,孔徑與深度分別為為0.5mm與5mm,以埋設兩支熱電偶,溫度取樣間距為3.3mm,因此可量到表面中心溫度(Ti1與Ti2),此溫度經修正後可求出表面溫度。腔體內設置一電子式壓力計,可測量腔體內之全壓。 如圖三所示,藉由電子顯微鏡所拍攝測試表面之結構,參數鳍片寬度(Wf)鳍片高度(Hf)、渠道寬度(Wt)及,分別為0.2mm、0.5mm及0.2mm。 進行本實驗前,已進行4次除氣動作,其過冷度可控制在2oC以內,如圖四所示。 結果與討論- 光滑表面過熱度為8.08K和熱通量為2.95W/cm2時,沸騰機制由圖片分析可知氣泡直徑在0.5~1mm之間 在相同熱通量下,過熱度為6K ,氣泡脫離直徑約在0.2~0.35mm之間;氣泡成核尺寸與脫離直徑皆小於光滑表面,且氣泡脫離測試表面之成核頻率為5ms,因此沸騰熱傳性能優於光滑表面。 水平加熱面之沸騰熱傳機制-鰭片表面 鰭片表面在輸入熱通量測至CHF時氣泡脫離幾何尺寸已成為塊狀氣泡,導致液體不易回補至測試表面,進而降低沸騰熱傳性能。 *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