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园与古代文人养生.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水田园与古代文人养生

山水田园与古代文人养生 ? 2011  加入时间:2012-4-20 15:39:57  zhyslyw   点击:1308 孙天胜 (徐州师范大学旅游研究所,徐州??221116) 摘要:山水与田园既是中国文人身体的休养所,又是他们的灵魂栖息地。这种根源于传统文化的中国特色,同时又给文人们以养生的广阔天地。就是在这里,中国文人成就了他们的艺术人生。 关键词:山水田园;古代文人;养生 ? Pastoral Scenes and Ancient Scholars’ Health Maintenance Tiansheng Sun Institute?of Tourism, Xuzhou Normal University,?Xuzhou,?Jiangsu,?China ? Abstract:?Pastoral scenes are not only the rest home of Chinese ancient scholars but also the habitat of their soul. Characterized by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pastoral scenes provided ancient scholars with extensive space to maintain health. It was here?that?ancient scholars brought their artistic life into full play. Key words:?Pastoral scene; ancient scholars; health maintenance ?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田园一词的背后,含着丰厚的文化意蕴。与其相对应的,或是“官场”或是“市朝”,或是“庙堂”或是“朝廷”。因此,在中国文人的生命中,田园便成了一个特殊的字眼,给人以无限的想象与遐思。本文所谓的山水显然是指大自然,山水田园生活,乃是约指文人的生活场景与生活形式,而田园既包括村居的乡民生活,更包含郊野的园林生活,还包含着隐居的生活形态。中国古代文人在此生息,在此创作,在此养生,许多人也在此成就了一个艺术的人生。 ? 一、古代文人生活景象扫描 ? ?文人古时称“儒生”或“士人”,是当今我国对古代知识分子的统称。按照古代的社会分工,士人应该从事“劳心者治人”的事业——“治人”是上乘大道。 ? (一)世俗追求的功利性 ? ?由于历史的选择,中国古代文人有很强的做官意识,皓首穷经,为的就是把一腔才华贷于帝王家。但并不是所有的文人都能金榜题名。多数人往往官梦难圆,或放野于山林,或泛舟于江湖,或躬耕于陇亩,或为僧为道,以诗言志,著书立说。陶渊明和李白是他们的杰出代表。[1]一旦不能达则兼济天下,他们便想着独善其身。少部分人确是因厌倦了营营役役的官场,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多半文人的归隐山野,也不过是因为“欲渡无舟辑,徒有羡鱼情”,于是山林之间,日日吟诗作赋,将归隐做为终南捷径,企盼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重新走上仕宦之途。 “士”的阶层很早就出现了,泛指具有一定才能的民间人才。绝大多数“士大夫”都怀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道德使命感。因此,政治是他们人生的第一要务;但同时,他们的文化素养也决定了他们是文学、书法、绘画、篆刻、古董收藏等等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创造者。 ? (二)精神世界的超越性 ? ?文人怀抱经纶大志,?期望科举仕途,?但在屡试不第后,?或出家修道、削发为僧,?或走上隐居不仕的道路。实际上,?这正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基本特点。是文人精神世界超越性的具体表现。 ?在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心理结构中,?其核心是儒道互补。体现在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上,?所谓“道”,?即“穷则独善其身”,?即道家的隐逸情趣结合儒家的“孔颜乐处”。历代那些潜居避世的隐士,?或处山林,?或在草野,?俱以不求闻达、不入仕途为其特征,?体现了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这一层面。 ?在中国古代文人中,?由于各人的生活际遇的不同,以及所受的时代条件的限制,?能够在行动上进退自如的其实很少。但是,?绝大多数文人于是自觉地把兼济天下与功成身退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老、庄的崇尚自然的思想,?与道教丹鼎派的服食修炼的思想,在历代许多文人得到了奇妙的融合。他们既渴望长生不死,?白日飞升,?又向往享受山川田园自然美的生活情趣。因而,?他们的求仙学道是与漫游名山和田园生活同时进行的。李白大半生过的都是漫游生活,而王维则在崇尚田园生活的心境和实践中度过了恬淡的一生。 ?由于受老、庄崇尚自然的思想的影响,?有的文人纯粹是为享受山林之美的生活情趣而隐居的。这些隐逸文人虽然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