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2013高考二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用)选修第35讲仿真预测 含答案.docVIP

《优化方案》2013高考二轮复习历史(江苏专用)选修第35讲仿真预测 含答案.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为政》 材料2: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署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3:(唐太宗)谓侍臣曰:“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若禾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咨其耕稼,此则富矣。”——《贞观政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概括孔子的思想主张。指出其主张的结局并分析原因。 (2)依据材料2,封建社会农民的实际生活情况怎样? (3)材料3反映了唐太宗的什么思想?客观上有何作用? 解析:本题将孔子的民本思想和唐太宗的民本思想进行综合考查。第(1)问要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进行回答。第(2)问要注意结合材料进行总结归纳。第(3)问结合唐太宗民本思想进行回答,从社会发展的趋势来分析其历史作用。 答案:(1)孔子主张以德治民。当时没有人采纳。在诸侯争霸、连年战乱的背景下,孔子的主张得不到统治者赞同,不可能实现。 (2)赋税过重,徭役频繁,水旱灾害,高利贷盘剥。 (3)民本思想。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贞观二年(628年)四月,尚书左丞戴胄上言曰:“今丧乱之后,户口凋残,每岁纳租,未实仓廪。随时出给,才供当年,若有凶灾,将何赈恤?……自王公以下,爰及众庶,计所垦田稼穑顷亩……各纳所在,为立义仓。若年谷不登,百姓饥馑,当所州县,随便取给。”上曰:“利人之事,深是可嘉。宜下所司,议立条制。” ——摘编自《旧唐书》 材料2:“以历年节省之储蓄,为濒岁涣解之恩膏。朕之益蠲(蠲免税赋)屡行,而无国计不足之虑,亦特此经筹之有素也。” ——摘自《清圣祖实录》 (1)材料1中,戴胄建议唐太宗采取什么措施?其依据是什么? (2)依据材料2和所学知识,分析康熙年间能做到“无国计不足之虑”的原因。比较上述材料,概括唐太宗和康熙帝在解决社会问题的指导思想上有何相似之处。 解析:第(1)问,注意材料1中的“未实仓廪……才供当年……若有凶灾,将何赈恤”“立义仓……随便取给”等信息;第(2)问,由材料2看出,“原因”与往年“节省之储蓄”、“蠲免税赋”等有关,再结合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即可;两人指导思想的“相似之处”要从关注民生、忧患意识等方面回答。 答案:(1)措施:由国家设立义仓,囤积粮食,用于赈灾。依据:国家每年所征收粮食只能满足正常年份需要,无法应对荒年。 (2)原因:节省财政开支;社会经济发展比较迅速。相似: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克己复(合)礼(规范)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 材料2:正义就是占有自己的东西干自己的事情。国家的正义在于三种人(统治者、军人和平民)各做各的事情。 ——柏拉图 材料3:《论语》中有: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柏拉图认为:法律一方面依靠说明,一方面依靠强制。如果说所有的人都遵守法律,国家就会昌盛。 请回答: (1)在材料1、材料2中,孔子和柏拉图两位思想家都描绘了一种社会,各有其特点,其共性是什么? (2)在以上材料中,中国思想家和西方哲学家在国家治理上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第(1)问主要是从二者的政治思想的角度回答。第(2)问主要从实现政治思想的途径或方式方法的角度分析。 答案:(1)都主张建立一种合理、有秩序和稳定的社会。 (2)东方孔子主张以仁、德来治理国家,便会长治久安。西方柏拉图主张依法治理国家,靠法治来维持一切。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过去,一个王朝的建立,多半是通过一两次决定性的大战争来解决问题的,清朝则不是这样。清朝是在入关以后,经过了短时期的大规模战争,长时期的小规模战争,将近二十年才逐渐完成了全国统一。清初的军事时期较长,而军事行动又反映了民族矛盾。——《清朝前期的政治和经济》 材料2: 材料3: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康熙时期面临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2)康熙为解决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及影响分别是什么? 解析:国家统一问题历来是高考命题的重点。本题以康熙帝维护国家统一的措施为主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史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1)题解题的关键是民族问题的分类。既要注意中华民族内部的民族问题,又要考虑中外民族问题。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