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阳县小麦腥黑穗病发生特点及防控措施.docVIP

宜阳县小麦腥黑穗病发生特点及防控措施.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宜阳县小麦腥黑穗病发生特点及防控措施.doc

宜阳县小麦腥黑穗病发生特点及防控措施   摘要 近年来,由于小麦种子调运频繁和农业机械化收割跨区作业的广泛开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加上防控措施不力、检疫把关不到位,小麦腥黑穗病在宜阳县有迅速扩展蔓延之势,已给宜阳县小麦生产造成严重损失。为了做好防控,依据近年来田间调查,对小麦腥黑穗病发生规律进行初步分析,进而提出防控措施。   关键词 小麦腥黑穗病;发生特点;防控措施;河南宜阳   中图分类号 S435.121.4+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3-0156-02   小麦腥黑穗病又称黑疸、霉霉麦,是小麦生产中危害性较大的传染性病害,该病主要通过种子带菌传播,具有传播快、危害大、难以根除的特点。一般发病田块可减产10%~20%,严重的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此病菌含有带鱼腥味的有毒物质三甲胺,人畜食用后可引起中毒危害。因此,小麦腥黑穗病不仅影响小麦产量,还能降低小麦品质。   20世纪70―80年代,小麦腥黑穗病在宜阳县麦田发生危害严重。由于全县人民共同努力,在20世纪90年代后,基本绝迹,该病基本上得到控制。近年来,由于小麦种子调运频繁和农业机械化收割跨区作业的广泛开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小麦腥黑穗病在宜阳县迅速扩展蔓延。2007年前在宜阳县基本上查不到小麦腥黑穗病病株,2008年小麦腥黑穗病在宜阳县高村乡的高村、桑园等村突然发生,发病面积12.3 hm2,病株率一般在2%~8%之间,小麦腥黑穗病病株率达30%以上的地块面积(以下简称重发田)3.2 hm2。截至2015年,小麦腥黑穗病已遍布全县7个乡镇,发生面积达976.9 hm2,重发田达25.8 hm2。主要分布在宜阳县高村、花果山、上观、盐镇、韩城、赵保、三乡等7个乡镇,重发村有韩城镇于洼村发病面积66.7 hm2、韩城镇聂沟岭村发病面积30 hm2、香鹿山镇留村发病面积3.3 hm2,病株率均在15%以上。   小麦是宜阳县主要粮食作物,这种危险性、毁灭性病害的发生蔓延,严重地威胁着宜阳县小麦正常生产,目前小麦腥黑穗病已成为宜阳县小麦生产上一种最主要病害。为了做好防控,笔者依据近年来田间调查及试验研究资料,对小麦腥黑穗病发生规律进行初步分析,进而提出防控建议。   1 发生危害情况   1.1 传播、蔓延快   小麦腥黑穗病2008年在宜阳县突然暴发以后,迅速蔓延,2008年全县发病面积12.3 hm2,主要发生在高村乡的高村、桑园2个村,重发田仅有3.2 hm2;2009年已扩展至高村、木柴、上观、盐镇4个乡镇,发病面积60 hm2,重发田已上升至12.4 hm2;2012年全县发生区域已扩展至高村、花果山、上观、盐镇、三乡、韩城、赵保等7个乡镇,发病面积达800 hm2,重发田22.3 hm2;2015年全县发病面积已达976.9 hm2,重发田达25.8 hm2。   1.2 局部暴发,农户损失惨重   调查显示,小麦腥黑穗病常局部集中发生,发病田块一般减产30%~40%,严重地块减产70%以上,甚至绝收,给农户造成毁灭性损失。2012年小麦收获前,笔者对全县发生较严重的7个农户损失情况进行了调查(表1)。   由表1可知,7个农户共种植小麦3.4 hm2,发病面积3.4 hm2,病田率100%,重发田2.39 hm2,重发田占小麦种植面积的64.4%,平均病株率高达50.9%,平均每户直接经济损失3 337.7元,7户平均每人损失1382.3元。由以上调查可以看出,小麦腥黑穗病给农户造成损失是十分巨大的。近年来,由于小麦腥黑穗病的危害,有些农民不得不改种油菜、红薯、棉花、花生、烟草、蔬菜等其他作物,小麦腥黑穗病已成为制约宜阳县小麦生产的一种主要病害。   2 发病原因   小麦腥黑穗病属幼苗侵染型病害,1年只有1次侵染,其侵染途径主要有以下4种。一是种子带菌。在小麦脱粒时,病粒破裂,使冬孢子分散粘附于种子表面,或菌瘿及菌瘿的碎片混入种子中,均可成为种子传病的来源。二是粪肥带菌。打麦场上的带菌的场土、病株的残壳或碎麦秸等倒入粪坑沤肥或用病株作饲料,病菌的冬孢子通过牲畜的肠胃并不死亡,以后随粪便的排出进入粪肥,而使粪肥成为侵染来源。三是土壤带菌。病粒落入田间,或靠近打麦场的麦田,在打场时,由风把冬孢子吹入到田间,而造成土壤传染。四是工具带菌。如收割机、运输小麦的车辆、盛装小麦的容器以及包装物等均可携带小麦腥黑穗病病菌。以上4种情况,一般以种子带菌传播为主,粪肥、土壤、工具带菌传播为辅。   群众经常自留、串换种子是造成小麦腥黑穗病暴发的一个重要原因,2008―2015年,笔者对宜阳县重发田的农户用种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农户75个,当年使用自留种或串换种的有74个,仅有高村乡高村村的1个农户虽然当年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