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控制与承载分离的5G无线网架构研究.docVIP

基于控制与承载分离的5G无线网架构研究.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控制与承载分离的5G无线网架构研究.doc

基于控制与承载分离的5G无线网架构研究   【摘 要】针对未来5G多网元、多频段、多制式、多技术的组网特点,分析了现有4G控制承载合一的无线网架构在实现5G多样化组网手段中存在的诸多挑战,提出基于控制与承载分离的5G新型无线网架构。分析表明,基于该新型架构,可以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实现5G无线网功能的灵活部署与组网。   【关键词】无线网架构 控制与承载分离 灵活部署   [Abstract] 5G network is characterized by multi-component, multi-band, multi-RAT and mixed technologies. In this paper, the challenge to support the 5G networking by the present 4G wireless network featured by integrated C-U was analyzed. A new type of 5G RAN architecture based on C-U split was put forward. This new architecture will benefit the 5G deployment with great flexibility for different application scenarios.   [Key words]RAN architecture C-U split flexible deployment   1 引言   面向2020年,随着智能终端显示、计算等能力的不断提升,增强现实等新型移动互联网应用将大量涌现。未来移动互联网用户要求5G具有媲美光纤的接入速率、享受本地操作的实时体验、随时随地的宽带无线接入能力。而在物联网领域,未来的物联网服务对象将扩展至移动医疗、车联网、智能家居、工业控制等各个行业,物联网终端数量将大幅激增,应用无所不在[1]。   根据ITU发布的研究报告,未来5G应用场景主要包括了eMBB(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增强移动宽带)、uRLLC(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低时延高可靠)以及mMTC(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低功耗大连接)等三类典型场景[2]。根据不同应用场景的要求,5G需满足多项关键能力指标。相比于现有的LTE网络,5G需要支持高达20 Gbps的峰值数据速率、毫秒级的端到端时延、100万/km2的超高连接密度、数十Tbps/km2的超高流量密度、近三倍的频谱效率提升、近百倍的能效提升[2]。   为了满足5G的各项关键能力,与现有移动通信技术相比,5G需要采取更加灵活与多样的空口与组网技术。如为了满足超高吞吐率需求,采用大规模天线、高频大带宽组网、超密集组网、多种RAT(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无线接入技术)融合等技术来实现更高吞吐率;为了满足低时延要求,采用新型帧结构设计、D2D(Device to Device,端到端)终端直连通信以及MEC(Mobile Edge Computing,边缘计算)等技术来降低端到端传输时延;为了满足大连接要求,采用新波形、新型多址等技术来提高单位面积支持的连接数密度。   5G灵活多样的网络技术需求给无线接入网设计带来诸多挑战。文章首先分析了现有4G架构在面对5G网络需求时面临的挑战。然后提出基于控制与承载分离的5G无线网架构设计思路与方案,最后探讨了基于新型架构实现对5G不同应用场景的灵活组网能力。   2 5G无线网架构设计挑战   5G为了支持超高速率业务,除了通过大规模天线、新型多址等多种手段来改善频谱效率,还需要借助频谱资源以及多种组网手段来满足需要。当前6 GHz以下的中低频谱资源十分紧张,需要考虑在6 GHz以上高频段进行组网。高频信道传播特性相比低频有很大差异,传播衰减较大,因此多作为固定无线接入手段以解决最后一公里的传输带宽问题,或者是作为小小区(Small Cell)与宏小区(Macro cell)形成HetNet(Heterogeneous Network,异构组网),在利用宏小区解决覆盖的同时,改善低频宏小区容量不足的缺点。   超密集组网也是5G支持超高速率业务的重要手段,据预测,5G网络中各种无线接入技术(如4G、Wi-Fi、5G)的小功率基站部署密度将达到现有站点密度的十倍以上,形成微微组网的超密集网络,通过提高单位面积的网络容量来满足5G超高流量密度及超高用户体验速率的要求[3]。   5G为了支持低时延与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