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4-2015学年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暂无答案).pdf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4-2015学年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暂无答案).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成都七中2014—2015 学年下期 高2017 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总分:150 分 命题:高一语文备课组 本试卷分第I 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 分。考 试时间150 分钟。两卷答案均应写在答题卡上。 第 I 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古代咏物诗歌中生命精神的文化渊源 党天正 古代咏物诗歌所富含的生命精神具有极为深厚的思想文化渊源。在先秦哲学中始终 贯穿着对生命的崇拜和对生命精神的追求,“生”已经实现了生命抽象状态的精神跨越: 从生命的物质状态上升为一种抽象的哲学精神。 《周易·系辞下》谓“天地之大德曰生”,生是天地间无与伦比的创造精神。儒学认 为,宇宙是一方充满生意的空间,而万物之生意最为可观,观之足可拓心胸、净性灵, 进而在活脱脱的生命中体认“仁”的道德境界。生之谓仁的生命观,既肯定了天地巨大 的创造力,宣扬了泛爱生生的仁爱思想,更昭彰了活脱勃发的生命精神。作为中华文化 之源的《周易》还提出了一个响彻寰宇的人生理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道 的运行刚毅劲健,永不停息。万物之灵长的人类,自应从大自然的律动中感悟生命,发 奋图强,生生不已,这正是对生命精神的高度概括和无上张扬。儒家文化是社会本位的 文化,注重济世安民,关切社会,治国齐平,建立事功,强调以天下国家为己任, 知其 不可为而为之。 老子哲学是一种生命智慧之学,它以道作为化生万物的本体,道生一,一生二,二 生三,三生万物。道蕴含着生命,而生命又承载着道的灵光和智慧。整个宇宙浑灏充沛, 生机勃发,是生命赋予这世界以意义。老子以道为核心,对生命存在、生命精神、生命 理想进行了理性审视,沉思、关注和珍爱生命,追求生命与宇宙本体的统一,强调个体 内在生命的扩展和生命精神的彰显,从而肯定了人的生命价值,生命也由此获得了应有 的尊严和与宇宙本体同样高贵的品质。庄子继承了老子关于道的思想学说,他把道的理 论更多地引申到人生方面,在关注自身所处的现实生存状态的同时,进一步思考整个人 类所面临的生存困惑。 《庄子·齐物论》认为,人的一生就是在劳碌困苦中不断消耗生命,不可抗拒地一 步步走向死亡的过程。肉体生命一旦结束,一切精神活动也将随之终结。这是人类难以 摆脱的人生困境。庄子既看到了个体生命的有限性这一困扰人类的根本问题,同时也在 思考着如何在苦难的现实中为安顿这短暂的人生寻觅一条精神解脱之路。为此庄子提倡 一种率情任性的自然人生,奉行全性保真的贵生主义,珍惜个体生命,全身远害,追求 超脱与自由的精神境界。人类只有从充斥着心机和角杀的理性社会中挣脱出来,才能真 正使生命畅达起来,在达生中畅游生命之乐,品味人生之趣,体验人与天地万物和谐共 处所带来的无尽快慰。 大自然往复轮回、永恒不变的运转,往往与人世之短暂无常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 自然和人生、无限与有限,便成为人类所面临的终极问题。在中国文人的世界中,向来 颇重沟通天人,统合物我。生命易逝,时不我待的焦虑,有生之物荣枯生死的悲慨,时 第 1 页 共 8 页 时搅动着文人痛彻千古的心怀。屈原《离骚》曰:“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唯 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苏轼《前赤壁赋》感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 穷。”这些吟咏,始终深藏着一个困扰人类心灵的命题,即如何超越有限,达到永恒,它 体现了古代文人在无限的时空里对自身命运的深情审视,对生命本体的无尽忧思。 (节选自《古代咏物诗歌的生命精神》有删改) 1.下列对先秦哲学中 “生命精神”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认为,生命是富有尊严和无与伦比的创造力的,是天地间的大德。 B. 自强不息的人生理想是《周易》对生命精神的高度概括和无上张扬。 C.道家对生命精神的思考并非率性任性,相反他们对此作了一些理性的审视。 D.无论儒、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