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长江的历史变迁.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长江的历史变迁

长江的历史变迁 概况 形成 中下游河床的演变 水患及治理 一、长江概况 长江全长六千三百公里。平均每年入海总径流量达一万亿立方米,相当于黄河的二十倍。长江干流横贯东西,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 海11省(区)、直辖市,注入东海,整个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其源远流长,水量丰富,支流众多及流域宽广,均居全国各大河之首。它拥有七百多条支流,汉水是其中最大的支流,支流流域伸展甘肃、贵州、陕西、河南、 浙江、广西、福建、广东8省(区)。自古以来,长江流域就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 长江,古名“江”,又称“大江”。在古籍中最早见于《诗经》:“滔滔江、汉,南国之纪” 地质年代年表(口诀 ) 新生早晚三四纪 六千万年喜山期 中生白垩侏叠三 燕山印支两亿年 古生二叠石炭泥 志留奥陶寒武系 震旦青白蓟长城 海西加东到晋宁 ? 注:1、新生代分第四纪和早第三纪、晚第三纪,构造动力属喜山期,时间从6500 万年开始。 2、中生代从 2.5 亿年开始,属燕山、印支两期,燕山期包括白垩纪、侏罗纪和三叠纪的一部分,印支期全在三叠纪内。 3、古生代分为早晚,二叠纪、石炭纪、泥盆纪属晚古生代,属海西期;志留纪、奥陶纪、寒武纪在早生代,属加里东期;震旦纪、青白口、蓟县、长城纪在元古代,震旦属加里东期,其余属晋宁期。 二、长江的形成 三、历史时期长江中下游河床的演变 长江干流河道,按河道特征及流域地形,划分为上、中、下游。自宜宾至湖北宜昌称上游,长约4500km。宜昌至江西湖口称中游,长950多km,其中枝城至城陵矶河段,通称荆江,长约340km,其南岸有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调弦口已于1959年封堵)分泄江水入洞庭湖,与洞庭湖水系的湘、资、沅、澧汇合后,再在岳阳城陵矶汇入长江干流。其中又以藕池口为界分为上荆江和下荆江。长江经城陵矶后折向东北,到达武汉时有汉江汇入,再向东流至湖口又接纳鄱阳湖的赣、抚、信、饶、修等水系。湖口至长江口称下游,长938km。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是历史上河床变化较大的地区。 四、长江的水患及治理 * * 晚、中、早寒武世  寒 武 纪 晚、中、早奥陶世  奥 陶 纪 晚、中、早志留世  志 留 纪 晚、中、早泥盆世  泥 盆 纪 晚、早石炭世  石 炭 纪 晚、早二叠世  二 叠 纪 古   生   代 晚、中、早三叠世  三 叠 纪 晚、中、早侏罗世  侏 罗 纪 晚、早白垩世  白 垩 纪 中 生 代 渐新世 始新世 古新世 老第三纪 中新世 上新世 新第三纪 第 三 纪 ?晚、中、早更新世 更新世 1 2.5 5 24 65 135 205 251 295 360 410 435 495 540 全新世  第 四 纪 新 生 代 显       生       宙  距今约年代(百万)    世    纪 代 冥古宙 Archean 太古宙 Siderian Rhyacian Orosirian Staitherian 古元古代 Calymmian Ectasian Stanian 中元古代 Tonian Cryogenian NeoproterozoicⅢ 新元古代 震旦纪 元 古 宙 距今二亿年以前的三迭纪, 那时我国大陆中部的地形是东高西低 ,现在属于长江流域的巫峡和西陵峡以西的地区,是汪洋不见边际的古地中海的一部分,还是一个与印度洋及太平洋相通的广阔的海湾。 大约在距今一亿年前中生代的侏罗纪,由于一次强烈的造山运动 ,形成了横断山脉 ,秦岭升高,古地中海退出今四川、青海、西藏及贵州、广西的西部,在秦岭、横断山脉、云贵高原之间形成了一个广阔的四川盆地, 当时,它与巫峡、西陵峡以东的洞庭盆地 ,成为自成系统互不沟通的内陆水系。巫山山脉成了四川盆地与洞庭盆地之间的分水岭 。 约在七千万年前的中生代末期发生了一次燕山运动 ,四川盆地上升,洞庭盆地下降, 湖北西部的古长江开始发育 , 积极向四川盆地溯源伸长 。 大约距今三、四千万年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 ,使全流域的地面普遍地间歇上升,上游地区上升最烈,多形成高山、高原与峡谷;中、下游上升的幅度较小,出现丘陵与山地,其间还间歇伴随着下沉而形成了两湖、南襄、鄱阳、苏皖等水原。与此同时, 往昔溯源伸向四川盆地的古长江 , 已沟通四川盆地的水系,由于地形西高东低,于是汇成了 “不尽长江滚滚来 ” 的东流巨川。 当曲的沼泽 通天河上游 长江从湖北宜昌起,至江西湖口止,长938公里,水位落差31.5米。其中,从湖北枝城至湖南城陵矶一段河道,因流经古荆州地区而称荆江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