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先秦散文看说话:言之有技.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先秦散文看说话:言之有技.doc

从先秦散文看说话:言之有技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处士纵横,百家争鸣,涌现出了许多能言善辩之士。在频繁的外交活动中,在士人的游说活动中,在诸子百家著书立说的过程中,语言,作为表达和交流思想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对当时人们口头上的语言已经无法听到了,但细心品味先秦时期的散文,在说话技巧方面会得到不少的启示。   一、言之有序   《周易》中说:“言有序。”“序”,就是次序和条理。说话的次序和条理非常重要。先秦散文中的那些外交辞令和游说、进谏、论辩之辞,对这―点都是非常重视和讲究的。   春秋时代,秦晋两国联合围攻郑国。在兵临城下危难之际,郑国的烛之武单身出城说服了秦穆公,使秦撤兵罢战,这就是《左传》中“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该故事说,晋文公重耳因他曾作为公子出亡,途经郑国时,郑文公没有以礼相待,而对与晋国不和的楚国则十分亲近,重耳便忌恨在心。重耳一旦做晋国国君,便联合秦国出兵围攻郑国。烛之武在郑国危在旦夕之际,挺身而出,“夜缒”出城说秦。他巧妙地抓住了秦晋两国之间的矛盾,运用巧妙的言辞,轻松地说服了秦穆公,拆散了秦晋联盟,使郑国转危为安。请看烛之武的说辞: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烛之武的这番话,从“飞地难治”“亡郑陪邻”“舍郑益秦”“晋过河拆桥”“晋欲肆扩张”等五方面,处处站在秦国的立场上向秦穆公陈述利害,不仅说得有条有理,有根有据,而且委曲婉转,层层深入,把“亡郑”和“舍郑”对秦国的利害关系分析得十分透彻,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使秦穆公不能不心悦诚服,不仅撤兵回国,而且与郑国建立了盟约关系,并留下秦国大将杞子、逢孙、杨孙帮助郑国抵御晋军。   《孟子?梁惠王(下)》第6章“王顾左右而言他”,记录了孟子和齐宣王的一次谈话。在这次谈话中,孟子批评了国君不实行儒家所提倡的“仁政”。孟子运用层层设问的方法,接连向齐宣王提出了三个问题。因为第一个问题(“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及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何?”)和第二个问题(“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何?”),国君并无直接责任,所以,齐宣王漫不经心、直截了当地说:“弃之”(绝交)、“已之”(罢官)。但是,齐宣王没料到,孟子紧接着向他提出了第三个问题:“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使他陷入了十分尴尬的境地,无言以对,只好“顾左右而言他”了。孟子提出的这三个问题,由小到大,由私到公,层层进逼,在对方无意中将其引人窘境,具有很强的论辩性。   言之有序,层次清楚,有条不紊,这是对说话者的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因为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真正把话说清楚,收到预期的效果。否则,颠三倒四,条理不清,使人无法理解,也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二、言之有理   战国末期,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韩非,曾经写过一篇《说难》。在这篇文章中,韩非历举游说入主的种种困难,想出对付这些困难的各种手段,强调指出:“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这是韩非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总结出的一套进身之术。时至今天,如果我们从“知所说之心”这一角度出发,且言之有理,便可达其目的,因为只有抓住被说者的心理,把道理讲明白,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战国策?赵策》中《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言之有理的例证。   赵惠文王死后,他的儿子孝成王继位。因孝成王年少,有威后(即赵太后)执政。秦国抓住这一可乘之机,派兵围攻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虽答应出兵援赵,却提出了条件:“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赵太后不肯答应齐国提出的条件。大臣们的“强谏”不但没有被赵太后接受,反而激怒了她,于是赵太后扬言:“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正是在这种十分严重而紧急的情况下,“左师触龙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胥之”,触龙像个高明的心理学家,故意绕开正题,先从问候太后的身体、饮食起居谈起,使太后由“盛气”到“色少解”,然后才抓住太后“爱怜其少子”的心理,逐渐引入正题,不是动之以国之利害(这正是“大臣强谏”失败的原因),而是说她“为长安君计短”,“其爱不若燕后”,这如醍醐灌顶的道理,深深地打动了她,使她最后不得不心悦诚服地说出:“诺!恣(任凭)君之所使之!”   由此可见,古代臣子向君王进谏,不能过于直白,强其颜面,还要讲究方法策略,《战国策》中《邹忌讽齐王纳谏》也是一个进谏成功的例子。邹忌自知没有齐国城北徐公美,但询问其妻、妾和客人后,他们都说邹忌美。邹忌“暮寝而思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于是,邹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