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国家角度看《高丽华严慧因教寺志》
从国家角度看《高丽华严慧因教寺志》
高丽慧因华严寺是中韩文化交往史上的一个重要文化象征,它坐落于杭州,始建于后唐天成二年(927年),宋代高僧晋水住持本寺,注释华严诸经义,发扬贤首教义,有高丽僧人义天,问道于晋水,执弟子礼,受教一年回国,以青纸金书晋译华严经三百部送予寺院,并出资建造华严阁,捐赠经费,寺院“盛于晋水禅师,名于三韩弟子”,遂简称为高丽寺。明人李蠢编撰的《高丽华严慧因教寺志》是唯一专门记载高丽寺近千年沧桑变迁的历史文献,是一部研究中韩文化交流、高丽寺佛教发展的珍贵资料。惜前人学者多注意于高丽僧统义天的研究,对《高丽华严慧因教寺志》文献本身的研究甚少。因此本文从文献学角度,阐释《高丽华严慧因教寺志》的编撰及其在中韩交流史上的价值,以期能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
一《高丽华严慧因教寺志》的编撰与刊刻
《高丽华严慧因教寺志》编撰开始于明崇祯初年,有高丽寺僧止水,与士绅徐时泰、蒋如奇的交往关系甚好,经常一起谈诗论佛,畅游山水。僧止水素有志愿:“欲辑寺志,以侈先朝之盛。”徐时泰、蒋如奇也见高丽寺的记载缺失散乱,“考之则志乱焉,而无统遗焉,而弗备举乎”,常感遗憾,于是三人不谋而合,准备修撰寺志。又有徐时泰的好朋友李蠢来寺游玩,其人“胸中有十万卷书,目中有天下奇山水者”,且“精综三氏,笔端能化霖雨,可了此一大事因缘也”。徐便推荐李霭全面负责修撰寺院志,僧止水负责搜集相关的资料,徐时泰、蒋如奇负责寺志编修、刊刻的费用,历年而成。
由于《高丽华严慧因教寺志》在僧止水、徐时泰、蒋如奇心中的功能是不一样的,因此每个人理解寺志编撰目的也不同。徐时泰在序中曰:“志者,史之流也。夫史者述往诏来,比辞该事,所以鉴兴戒亡者也,是以古之人多托史以寓志。……(斯志)或抚山川之故,览兴亡之本,详创继颠趾之因,要义有综,游具有需,而寺犹不兴也哉。”他认为佛教寺志与世俗方志的功能是一样的,都是中国史书的一种,既然都是志书,则记载一山一地的山川景色,故物的兴亡本末都是志书内在的一种优良传统。因此,编撰《高丽华严慧因教寺志》最大目的在于记载玉岑山、高丽寺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发展变迁,充分发挥方志的作用,以供参观者游览之用。僧止水、蒋如奇对编撰寺志的理解完全与徐时泰不同。僧止水编撰寺志的目的不言而喻,他痛心于高丽寺“宗律絮焉,钵衣散焉”。整个高丽寺正处在颓废之中,想要借助寺志的编撰,来显扬寺院名声,重新振兴高丽寺的发展。蒋如奇认为编撰寺志正是显示自己信佛、护教的最好方式。他认为“凡一切法施无畏,施财,施具寓无力可辨,独有心施一著,寓之于诗,倘宰官富人见之而生悲悯心,破铿音心”。因此“是编之成,虽谓居士护教力亦可”。可见,二人完全是从维护佛教利益来理解寺志编撰的,他们认为佛教寺志首先是佛教文献的一种,是宣扬佛教教义、传播佛教理论的一种方式,编撰佛教寺志、山志就是对佛教的功德。
实际上,中国佛教方志起源自北魏杨街之《洛阳伽蓝记》,魏晋隋唐、宋元时期有所发展,在定位佛教方志的性质归属时,历代方内、方外史家也是意见不一的。《隋书经籍志》《郡斋读书记》等著录魏晋唐宋时期的佛教方志时,将《洛阳伽蓝记》《峨眉志》《佛国记》《京师寺塔记》等放在史部地理类,认为这些佛教寺志、山志、游记是反映一山一地的史书。《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崇文总目》等则将《古清凉传》《释迎方志》《摄山栖霞寺记》《金陵塔寺记》放在子部的释书类,他们认为佛教方志是佛书,与佛教经文、语录一样,都是传播佛教教义理论的文献。明代佛教方志编撰者也继承了这个争论,有人认为佛教寺志、山志都是方志,是史书的一种。如明人邵宝修改僧圆显((慧山记》时认为:“邑之有志,犹古列国之有史。山之故必舆载焉。而水经、山志又古野史之流,有不可得而废者显也,将有见于是软今。”他显然是将僧圆显编撰的《慧山记》归人史书之类。徐时泰的上述观点即与此相同。也有人认为佛教方志正是通过宣扬一山一地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山川河流,借山之名,宣佛之灵的最好方法。如明末清初居士孙时伟曰:“夫藉山以宣大士之教,即藉志以著兹山之奇。因是而可大可久。”僧止水、蒋如奇的观点则与此相同。因此,僧止水、徐时泰、蒋如奇在《高丽华严慧因教寺志》编撰功能上的争论并不是一个个案,而是整个中国佛教方志性质归属的一个缩影。
为全方位体现这两种思想,在体裁上,编撰者仿效世俗方志,采取平目分列体编撰寺志。平列分目体,又简称平目体,是将志书内容分为若干类,下列门类,各类目之间平行排列,互相独立,互不统摄的一种结构,宋元志书多采用此种形式。这种结构也影响了明代佛教方志的编撰,《高丽华严慧因教寺志》就采取这种编撰方法。撰者将寺志共分为原始、景物、祖德、檀那、宫宇、碑记、传志、杂文、题咏、法嗣10类,各类之间互不
- 软件下载与安装、电脑疑难问题解决、office软件处理 + 关注
-
实名认证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