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路线的选择要点.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反应释放质子这一特点,可用做电极催化剂库的检测。将底板整个作为阳极,扫描点样后,将底板浸入甲醇中,其中加人对质子有荧光响应的指示剂(如奎宁),发生电极反应后,由于各个点的催化活性不同,释放出质子的量不一样,发出的荧光强弱也不相同,根据各个点的荧光强弱就可辨别其催化恬性。 除了以上几种方法外,其他一些方法如分光光度法,REMPI等也有所报道。总之,库成分的检测与筛选要依据体系的物化性质或体系发生反应的性质选择适当的检测手段。 * 2.4.6 组合化学合成的应用 2.4.6.1 药物合成 药物的开发是一个耗时、耗资的过程。据报道,一种新药从开始研制到上市,需8~10年的时问,研究费用高达2亿~5亿美元。药物的研制历程之所以这样长,很重要的原因是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与优化速度缓慢。组合化学的出现是药物合成化学上的一次革新,是近年来药物领域的最显著的进步之一。 组合化学合成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应用在新药开发领域,大大加快了新药的研制速度,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组合化学方法已成为新药研制的必由之路。组合化学与高通量筛选技术并驾齐驱,促成了新药开发领域的一次大的突破,它的出现被誉为近年来药物合成领域的最显著的进步之一。 * 2.4.6.2 材料制备 寻找新型、新功能的材料一直是科学家十分关注的课题。 组合化学出现以前,新材料的开发一直沿用试凑法,效率很低。而且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人20世纪90年代以来,组合化学在材料合成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组合化学以其快速合成、筛选化合物的能力为寻找新材料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成为未来开发新材料的必由之路。自1995年Schultz等首次将组合化学应用到材料领域以来,组合化学在新材料的开发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显示出强大威力,科学家运用组合化学开发了大量具有优异功能的材料。 * 实践证明,组合化学在材料领域是大有作为的。Schultz等将物理遮板技术用做高温超导体及磁阻性材料的研究。Weinberg等应用此技术寻找新型磷光材料,并发现了Sr2CeO4这种新型的稀土磷光体。Mallouk等利用自动点样技术寻找新型的甲醇燃料电池电极催化剂,找到的Pt44Ru41Os10Ir5的催化活性比传统催化剂Pt2Ru的活性高40%。Duncan E .Akporiaye等将组合化学应用到分子筛的研究,结果Na2O-Al2O3-SiO2-H2O体系的三元相图与Breck用传统方法所得到的相图部分相同,并在传统相图认为空白的区域发现了钠沸石。 * 习 题 1、指出以下试剂中特定反应中心的极性(a/d),并根据极性颠倒的原理改变其反应性。 * 2、对以下各类化合物进行切断,尽可能写出合成等效体。 * 3、完成下列化合物的合成路线设计。 * 烯丙基芳基醚在高温(200oC)下可以重排,生成烯丙基酚。 当烯丙基芳基醚的两个邻位未被取代基占满时,重排主要得到邻位产物,两个邻位均被取代基占据时,重排得到对位产物。对位、邻位均被占满时不发生此类重排反应。 * A切断不行,无法还原到目标分子。 * 烷氧基的定位能力大于烷基 * 乙炔:常压下没有液态。升华点:-81℃。丙酮熔点:-94.9℃,沸点56.53℃。 * * 2.3.1.3 分子组装 所谓分子组装,是指按照分子工程原理,从原子和分子出发,由小到大向上应用化学合成和组装等方式进行操作,在较温和的控制条件下分阶段地将分子基块(分子组元)有序地组装出所需的分子聚集体。 * 当代的科学技术发展表明,比起零维的原子或离子来,分子聚集体的排列次序及组合方式,即物理上的所谓有序性对其性质和功能有着重大影响。 例如,对于硝基苯胺(NO2C6H4NH2)这类正电荷中心和负电荷中心相互分离而又重叠的偶极分子,在气态或稀溶液中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因而是无序的。 * 必须对分子进行设计和组装。 非对称中心的结构 对称中心的结构 具有非线性光学倍频性质 * 2.3.2 分子设计与分子工程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出版了《分子科学与分子工程》专集,提出了从原子、分子和固体的结构来讨论材料和器件的分子设计课题。从此以后,分子设计的提法就屡见不鲜。在化学合成中出现的“有机合成子”、“前体物”和“分子基块”等名词就是源自分子设计的概念。 * 现代有机合成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以分子识别作为设计、合成、组装有机分子的基础。 所谓分子识别,是指分子互补性。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