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试题.ppt

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试题.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上天:“神十”与“天宫”交会对接 下海:“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 入地?????? 上天、下海、入地是人类的三大梦想 目前,人类还没有达到“入地”的梦想,那么我们如何了解地球内部的状况呢? 哇,好大的西瓜啊!但不知道熟没熟,怎么办呢? 目前,地质科学家已经在13个国家打了近100口深浅不一的科学钻探井,其中4000米至5000米以上的深井有20个。12262米的科探井世界纪录是由前苏联在科拉半岛上的SG3井保持的;德国曾经打了一口9100米的科探井。在我国江苏省东海县毛北开钻的5118米科探井工程将是亚洲第二、世界第三深井。 “通往地心之路”—尼拉贡戈火山 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并填写表格:什么是地震波?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不同?对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有何帮助? 类型 速度 可通过的介质的性质 速度与介质性质的关系 对地球内部研究的作用 方向 纵波(P波) 横波(S波) 较快 较慢 上下 左右 固、液、气态皆可 只有固态 速度都随所通过的物质性质而变化 可通过其速度变化推测地球内部物质的性质 33千米(大陆部分)处(洋壳为6KM,平均为17KM),莫霍界面 2900千米处,古登堡界面 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附近,地震波的波速发生突然变化,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速度增大 纵波变慢横波消失 说明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上下的物质性质发生了变化,由此可将地球内部划分出若干个圈层 推测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状态。 横波在地幔中可以传播,则可肯定地幔物质为固态,而在地核中不能传播,则其物质可能为液态。 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可以将地球内 部划分为三个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Copyright KB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1.地壳的厚度怎么变化? 2.软流层是不是液态的? 3.岩石圈由哪些部分组成? 4.岩石圈是不是整体的一块?是否会发生运动? 魏格纳和他的大陆漂移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 地 球 的 圈 层 外部圈层 内部圈层 地 壳 地 幔 地 核 大气圈 水 圈 生物圈 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 大气圈包围着地球,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是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圈层。 ⑴组成及分布空间 成 分 含 量 作 用 干 洁 空 气 氮 氧 二氧化碳 臭氧等 水汽 固体杂质 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一切生物维持生命必需的物质 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保护 地面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也能吸收 地面辐射,起保温作用。 作为凝结核,促成水汽凝结 约78% 约21% 很少0.03% 很少 很少 很少 大气圈 高度 (Km)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100 -50  0  50 100 温度 (℃) ⑴温度变化 规律:随高度升高降低(0.6℃/100m); 原因:热量直接来自地面; ⑵大气运动:对流运动显著; ⑶厚度:(随时、空变化) 低纬:17~18Km; 中纬:10~12Km; 高纬:8~9Km。 ⑷与人类关系——天气变化显著 原因:含有几乎所有水汽、固体杂质; 对流层 ⑴温度变化 规律: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 原因:臭氧层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增温; ⑵大气运动:以平流运动为主; ⑶厚度:大约到50~55Km高空; ⑷与人类关系 臭氧层——地球生命保护伞; 飞机高空飞行; 探空气球; 平流层 ⑴温度变化 规律:随高度的升高先降后升;据此及大气密度分为——中间层、热层、外大气层 原因: ◎中间层——热量来自下层大气; ◎热层、外大气层——O原子吸收紫外线; ⑵大气运动: 中间层——对流运动为主; 热层——平流运动为主; 外大气层——散逸; ⑶厚度:从平流层顶到大气上界 ⑷与人类关系 电离层(70~800Km)—无线电通信; 航天飞机、卫星、极光等; 高 层 大 气 垂直分层 高度分布 主要特点 与人类关系 对流层 纬度差异: 低纬 中纬 高纬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 ②空气 运动显著 ③天气现象 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人类就生存在对流层底部 平流层 对流层顶到 ①气温在30Km以上,迅速 ②大气以 运动为主 ③有利于高空飞行 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 高层大气 平流层顶到大气上界(可以再分为 在70~800千米高空,大气处于高度 状态 影响无线电通讯 航天飞机、卫星、极光等 大气垂直分层知识小结 17-18km 10-12km 8-9km 递减 对流 复杂多变 50-55km 上升 平流 中间层、热层、电离层和外大气层 电离 水圈 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

文档评论(0)

447776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