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血液.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血液.ppt

③ 肝素(heparin) 是由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产生的一种酸性黏多糖,主要通过增强抗凝血酶Ⅲ的活性而发挥抗凝作用。生理情况下血浆中含量甚微。肝素在体内、体外均能立即发挥很强的抗凝作用,广泛应用于临床防治血栓形成。 (2)纤维蛋白溶解 血栓血纤维的逐渐溶解包括纤溶酶原的激活与纤维蛋白的降解两个阶段 纤溶系统活动亢进,可因止血栓的提前溶解而有重新出血的倾向;若纤溶系统活动低下,则不利于血管的再通,加重血栓栓塞。 血型: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的类型。 人类ABO血型系统于1901年由奥地利病理学家兰德施泰纳(Karal Landsteiner,1868-1943)发现,并发表了有关血型分类的著名论文。 1902 年 Landsteiner 的学生在更大的人群(155 例)中进一步证实 Landsteiner 的 A 、 B 、 C 三型外,还发现了AB型。Landsteiner 揭开了人类血型的奥秘,奠定了临床输血术的基础,为安全输血提供了保障,不仅为临床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也大大推进了遗传学和法医学的发展,1930 年 Landsteiner 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此后, Landsteiner 还先后发现了 MN 血型、 P 血型和 Rh 血型。 五、红细胞凝集与血型 红细胞凝集: 血型不相同的两个人的血混合,红细胞聚集成 簇现象:抗原-抗体反应。 抗原:凝集原,为红细胞膜上; 抗体:凝集素,存在血浆中γ球蛋白 红细胞血型 (1) ABO血型系统 ① ABO血型的抗原抗体 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凝聚原 A 与凝聚原 B 而将血型分为 A、B、AB、O四种。 凝聚原 凝聚素 A 型 B型 AB型 O 型 ABO血型系统存在的是天然抗体,出生后2 ~ 8 个月开始产生,8 ~ 10 岁时达高峰。 因为天然抗体多属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IgM,不能通过胎盘。因此,孕妇血型与胎儿血型如果不合,不会使胎儿的红细胞发生凝集破坏。 ABO血型系统的亚型 A 型中存在A1与A2 亚型,AB型中有AB1和AB2,因为存在抗A1抗体,易误定为O型和B 型,输血时因注意。 ABO血型抗原特异性决定于红细胞膜上糖蛋白所含的糖链。 寡糖链的组成与连接顺序间的不同,造成血型的不同。 H 抗原:A、B抗原的结构基础,四种血型的红细胞上均存在。抗原性弱而不产生抗体。 (3)ABO血型遗传特征 * * 第一节 血液与循环系统的进化 二、循环系统的进化 图5-1. 开放式和封闭式循环系统 血液循环系统进化发展的另一个标志是驱动血液进行循环的心脏器官的逐步形成。 三、血液循环的发现 如果心室的容量为56.8克,心跳每分72次,则一小时由心脏压出的血液应为245.376千克。不可能马上由摄入体内的食物供给,肝脏也决不可能短时间内造出这么多的血液来。 用捆扎手臂的实验证明,血液是从动脉流到四肢以及身体其他各部分的。 静脉从身体各部分把血液不断地送回心脏。静脉中瓣膜的真正意义在于防止血液从较大的静脉流至较小的静脉; 1661年,意大利解剖学家马尔比基(M.Malpighi,1628~1694)将伽利略发明的望远镜改制成显微镜观察到了蛙肺部毛细血管的存在,从而进一步验证了哈维的血液循环理论。 哈维因其对心血管系统的出色研究,使他成为与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等人齐名的科学巨匠。 哈维从三方面论证他的学说: 一、血液的组成 血浆: 血细胞: 第二节 血液生理 正常健康人血液总量约相当于体重的7% ~ 8% 细胞外液的 4/5在血管外 组织液 1/5在血管内 血液 1.血浆的化学成分 2.血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红细胞比容: 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男:40-50%; 女:37-48% 红细胞 嗜酸性粒 嗜碱性粒 中性粒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血小板 粒细胞 白细胞 非粒细胞 一、红细胞生理 形态:双凹圆碟盘形,直径7-8?M 数量: 420万~500万个/μl 120-160g/L血红蛋白 贫血 生理特征: (1)可塑变形性 (2)悬浮稳定性: 红细胞虽然比重大于血浆,但其沉降缓慢,提示有 一定的悬浮稳定性。 红细胞沉降率(血沉): 红细胞在一小时内下沉的距离。 男:0~15mm/h;女:0~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