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教案.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六年级下教案

1.细胞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知道什么是细胞,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教给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片——洋葱表皮细胞、其他植物的细胞、动物的细胞、人的细胞、显微镜、洋葱、镊子、显微镜、滴管、碘酒、吸水纸等。 重点难点 初步知道什么是细胞,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在自然课中,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自然事物。其中哪些是有生命的? 2.小结:植物、动物、人都是有生命的。由于它们都是有生命的,所以把它们归为一类,统称“生物”。自然界中无生命的物体——砂、岩石、水、空气等,称为无生物。 植物、动物、人,从外表看是很不相同的,那么它们的身体是否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个问题。 (二)探究活动 1.指导学生认识细胞 我们先来进行一项观察。每个组都有一块洋葱(俗称葱头),用镊子在洋葱表面撕下一层薄薄的膜(教师演示一下),这是洋葱的表皮,观察它是什么样的? 分组观察。 汇报观察结果。 小结: 用肉眼看,我们只能看出洋葱表皮是一层薄薄的、软软的、近似透明的膜。要看得更清楚,需要通过显微镜来观察。 2.认识显微镜 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放大仪器,由镜座、镜柱、镜筒、镜头(目镜和物镜)、反光镜、载物台、准焦螺旋等部分构成。 演示: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的方法是这样的…… 分组观察。 交流:你在显微镜中看见了什么?你能在黑板上简单地画一画吗? 3.引导学生认识植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 (1)课件出示一幅通过显微镜拍摄的叶的纵切照片。 观察:指出哪些是细胞?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叶细胞的大小相同吗?哪个部位的细胞比较大?哪个部位的细胞比较小? (2)课件出示根的纵切图。 观察: 这是一幅在显微镜下拍摄的根尖纵切的照片。根是由什么构成的?指出哪是根的细胞? 根细胞的形状、大小相同吗? (3)观察茎的横切: 出示茎的横切图。 观察:这是一幅在显微镜下拍摄的幼茎横切照片。这是茎的表皮部分,这是茎内的导管部分。 茎是由什么构成的?指出哪是茎的细胞?茎的细胞形状、大小相同吗?哪个部位的细胞比较大?哪个部位的细胞比较小? (4)教师小结:通过以上观察,我们知道植物的根、茎、叶等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植物各部分的细胞有大有小,形状不尽相同。 4.指导学生认识动物体、人体也是由细胞构成的 (1)出示投影片——蝾螈的表皮细胞,蟾蜍的卵细胞,人的血细胞、骨细胞、口腔粘膜细胞和神经细胞。 (2)讲解:动物体也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是两栖动物蝾螈的表皮细胞、蟾蜍的卵细胞,这是人的血细胞(红血球)、骨细胞、口腔粘膜细胞和位于脑和脊髓中的神经细胞。 (3)观察:这6种细胞分别是什么样的?哪种细胞比较大 (4)教师小结:通过观察,可以知道人和动物的身体也是由细胞构成的,各部分的细胞形状、大小不同。 5.总结关于细胞的知识 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最小单位。每个细胞都是有生命的,有生、有死,能生长、能繁殖,需要不断吸收营养,也要不断向外排出废物。 有些低等生物只由一个细胞构成。大部分生物由很多很多细胞构成。生物的生长发育、衰老死亡都与细胞有关系。例如,植物的生长过程,就是各部分的细胞不断长大的过程;如果人的某个部位的细胞大量坏死了,这个部位的机能就会丧失了。 (三)自由活动 制作细胞模型 1.? 小组活动。 2.? 展示交流作品。 (四)拓展活动 查阅资料,了解细胞是怎样生活的。 2.我从哪里来 教学目标? 1.能从“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引导学生感到生命的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热爱父母、珍爱生命的情感。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善于学习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学会如何搜集、整理、运用资料了解孕育生命的过程。 2.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来之不易,通过体验***辛苦感悟亲情。活动准备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把“我从哪里来”作为研究课题,采用多种形式,搜集整理资料,做调查报告。 2.教师准备 (1)了解学生的已有认识和感兴趣的话题。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 导入新课 ?最近,同学们运用以前科学课中学到的方法,把《我从哪里来》作为一个科学课的课题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写出了比较详实的调查报告。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一下“我从哪里来”这个课题。 (二)探究活动:我从哪里来? 展示资料 感受生命来之不易 1. 教师:谁愿意把自己的调查结果分享给大家? 2. 学生展示资料,教师播放课件补充学生资料。(胎儿的形成、试管婴儿、双胞胎) 3. 教师适时评价总结出科学的学习方法。(板书:搜集 分析 运用) 4. 教师:通过刚才的交流研讨,你有什么想说的?

文档评论(0)

803322f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