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美野牛:差点被屠灭的美国国兽.doc
北美野牛:差点被屠灭的美国国兽
美洲野牛是美国新确立的国兽。然而,美国政府一度试图屠尽美洲野牛,以逼使美洲印第安人迫于饥饿而乖乖就范。
纽约客组成的猎杀小队
1871年,临近9月底的一周异常温暖,在内布拉斯加州普拉特河附近的一处草坡上,以绰号“野牛比尔”著称的威廉?科迪和一群富有的纽约客正向远处眺望,他们看到两英里外有6头体型巨大的棕色野兽。
科迪是美国拓荒时代的一个传奇人物。那些纽约客此前原以为他是“西部亡命徒,刀枪不离身”,其实不然。科迪健谈且友好,是一名专职猎人。他知道身后吹来的风会让那些野兽嗅到他们身上的气味后落荒而逃。其次,他还知道这种浑身长满粗毛、形似乳牛的美洲野牛行动迟缓而笨拙,而这些纽约客配有来自美军的狩猎专用装备,他们身骑快马,手持良枪。这支队伍并不是为手无寸铁的华尔街客指引狩猎之旅,而是为了控制该地区的美洲印第安人,这也意味着美洲野牛要遭到屠戮。四年前,一名富有的猎人在一次旅途中枪杀了30头野公牛,他对此深感愧疚,但一位陆军上校告诉他:“要尽可能地屠尽野牛!杀死一头野牛也就等于杀死一名印第安人。”
科迪和这些纽约客进行了狩猎比赛:成功捕杀首只野牛者即可获得银制雕刻圣杯一座。几年后,科迪在《时尚》杂志的一篇文章中写道,这是他装备最齐全的一次狩猎之旅。狩猎小队配备了一支武装警卫队,25辆货车,货车上载有厨子、驻扎帐篷所需的亚麻、瓷器和地毯以及一间移动冰室,以作冷冻酒饮之用。如此铺张奢侈无疑有两个目的,一是因为那些纽约客社会地位优越,二是菲利普?谢里丹少将亲身随行,他肩负着将美洲印第安人从大平原驱赶到保留地的重担。谢里丹少将也将屠尽美洲野牛以及打败美洲印第安人看作是一次简单但不可避免的使命――在这个层面上,也可认为捕杀任何一头野牛都是一项军事任务。
曾经的屠杀对象成为美国国兽
近日,奥巴马总统在《国家野牛遗产法案》上签字,确立美洲野牛――或流传更广的“野牛”――为美国国兽,其地位已经与美国国鸟白头海雕(秃鹰)比肩,是第二种代表美国的动物。当然,这很讽刺,美洲野牛曾经一度遭到美洲移民者和猎人的大量屠杀,几近灭绝;此外,旅客甚至可以从火车车窗对其进行射杀。美洲野牛曾经超过3000万头,19世纪末美国野牛已经剩下不到1000头了。如今,公共圈养的野牛仅存2万到2.5万头。
诸多原因导致了野牛的大量死亡。其一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最高将领、政客,甚至那时的尤利西斯?格兰特总统都将屠杀野牛看作是美国“印第安人”问题的解决方法。
在谢里丹少将加入科迪和这群纽约客、与他们一道狩猎之前,也在他负责监管美洲印第安人在大平原上的迁移情况前,他曾是美国内战期间联邦政府军的一名少将。在参战期间,他了解到摧毁敌人资源带来的巨大威力。他曾如法炮制南北战争时威廉?特库姆塞?谢尔曼少将在向南部进军时使用过的焦土策略,后者当时下令摧毁亚特兰大所有的铁路轨枕、推倒电线杆、火烧整座城市,将步兵能充饥的所有东西化为灰烬。战争过后,格兰特总统下令谢尔曼将军和谢里丹少将整顿北美大平原的军队。
借野牛压制印第安人
对于白人移民者而言,领土需要不断扩张。美国政府多次违反条约,其后续签订的条约里,大平原上印第安人各部落获得的土地大为缩减。美国联邦政府希望他们能温顺服帖,在保留区从事农耕细作。然而,大平原地区几乎所有的印第安人部落,如苏族人、基奥瓦人和科曼奇族人都以捕猎野牛为生,他们将野牛皮用作帐篷,食用野牛肉饱腹。
随后,矿工们在蒙大拿州――美国最好的几处猎区发现了金矿,白人殖民者们便争先恐后涌向那里,掠夺新的财富,但苏族人奋起反击。冲突升级成小规模战役,最后发展成了“费特曼大屠杀”,此次战役以当时率领军队的美国陆军上尉威廉?费特曼的名字命名。他死于苏族人之手,其手下80名士兵也被全数歼灭。这是当时北美大平原上美国军队最为惨败的一次战斗。1868 年,谢尔曼将军和美国“和平委员会”与苏族人签署了《拉勒米堡条约》,划定了后者居住的保留区。条约中的部分条款允许苏族人在普拉特河北部地区捕猎野牛――这几乎就是三年后科迪和这群纽约客捕猎野牛的这片土地。谢尔曼对这项条款深感厌恶。他完全反对条约中的这项条款。大卫?史密斯在《西方历史季刊》中写道,他下定决心要将居住于普拉特和阿肯色州之间中原地区的印第安人驱逐干净,以方便铁路、驿站和电报可以无障碍运作。
谢尔曼知道,只要苏族人还能捕猎野牛,他们就永远不会因苦于生计去从事农耕细作。直到那时,曾经遍布大平原的野牛群被分割成两大巨群――分别分布于南、北两面。1868年10月,谢里丹在写给谢尔曼的信中提到,控制美洲印第安人的最好方式是,“灭绝野牛,使其生计难以维持,而不得不退居保留地。”
很快,美国政府就助了谢尔曼一臂之力。除《拉勒米堡条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