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战略大决战.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8战略大决战

课题 名称 科目 教学对象 课时 教学 目标 1.能够掌握: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 2.讨论分析“南京国民政府覆灭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完成三大战役简表,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和对比问题的能力。 学情 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知识、对社会充满好奇和渴望,同时又存在着看问题欠周到和重表象等不足。 重点 三大战役及其战果和意义。渡江战役和南京解放。 难点 对于在兵力和武器装备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队迅速失败原因的认识 中考 考点 重点考察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 教法 先学后教 分组导学 当堂检测 学法 学案导学 教师 准备 查找相关图片资料,设计课件,导学案 学生 准备 多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 导入 出示 目标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随着各战场的解放军转入反攻,国民党军队被消灭的数字达到200多万。他们只能把兵力收缩到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要地。通过决战彻底打垮敌他们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大决战阶段。 学生齐读本课学习目标:1掌握: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 2.讨论分析“南京国民政府覆灭的原因”,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增强目标性、实效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自主 学习 独立完成预习任务,时间在8—10分钟左右阅读教材内容,作好标记,清除障碍。出示自主学习内容: 认真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三大战役的时间、地点、指挥者、意义(可列表) 2、渡江战役的时间、意义 3、分析人民解放军胜利的原因和国民党失败的原因 学生自主学习,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不明白的问题小组内消化掉然后师生一起交流本部分的学习内容。 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 汇报 展示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的汇报梳理本课知识点,小组代表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对自主学习的内容进行汇报 展示学生自主学习成果,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了解 合作 探究 出示合作探究内容,引导各组学生进行讨论:探究:议一议:辽沈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要首先攻克锦州? 和平解放北平有什么意义? 温故知新: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名城,哪一年国民党在这里建立国民政府?这个政府统治中国多少年,什么时候被推翻? 拓展延伸100页“活动与探究”题中的“解放战争开始的力量对比”,讨论:国共力量相差这样悬殊,为什么共产党能在短短的三年内就由弱变强,打败国民党呢?(借助此问题从而总结出国民党失败的原因) 以小组为单位对问题进行合作探究,组内研究有困难的,也可以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也可和教师进行探讨。 通过合作探究,突破本课难点,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课堂 小结 梳理本课知识: 重庆谈判(背景、时间、目的、经过、结果) 全面内战爆发(时间、标志事件) 挺进大别山(时间、军队、意义) 方法归类:如何掌握一次会议? 当堂 检测 1、当人们站在长春市内公园的解放碑前,不禁会想到1948年使长春获得解放的那场战役,它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3、文献记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是因为人民解放军( ) A.粉碎了敌人对延安的进攻 B.实现了挺进中原的计划 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 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 5、1949年初,傅作义率部接受和平改编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6、下列哪次战役的胜利,被陈毅称之为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7、解放战争时期,当毛泽东得知一场战役的胜利消息时,欣然提笔写下七律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这首诗反映的战役是( ) A.挺进大别山战役 B.三大战役 C.渡江战役 D.孟良崮战役 8、国民政府统治垮台的标志是( ) A.三大战役胜利 B.北平和平解放 C.南京解放 D.新中国成立 材料一: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国共两党力量对比图 国民党 共产党 拥有军队 430万人 130万人 武器装备

文档评论(0)

h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