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_课件.ppt
2.影响: (1)积极: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能集中力量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有利于各民族交往和融合。 (2)消极:经济上阻碍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成为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政治上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在政治和思想等方面钳制人民;文化上极端专制统治的政策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空谈务虚,阻碍科技创新和文化发展;外交上闭关锁国隔断了中外联系和交流,逐渐拉大与西方差距。 【典题例证】(2013·山东文综·T12) 右图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其撰 拟者应是( ) A.中书省 B.内阁 C.军机处 D.礼部 【解析】选C。从图片中的“上谕”“钦此”等词语来看,属于皇帝诏书的语气,由此可以判断是军机处跪受笔录,向下传达政令。因为在雍正帝设立军机处之后,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处作为负责记录、传达皇帝命令的机构。图片内容显示为嘉庆帝时期,此时军机处已经设立。 【史料链接】清代军机处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①,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②。 ——赵翼《檐曝杂记》 【解读】本段材料主要描述了军机处设立的原因及其职权。 (1)由史料信息①可以看出清朝设立军机处的直接原因是为筹划西北紧急军务,要求严守机密。 (2)由史料信息②可以看出军机处的职责在于承旨、出政,至此,封建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高频点1 古代中国的选官用官制度 1.(2013·福建文综·T17)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的解释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 ) 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 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 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 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 【解题提示】解题时注意三点:①本题主旨是考查古代科举制度对人价值取向的选择。②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功名利禄一类的解释是无法说清楚的”说明科举制使人追求功名利禄。③A中说“批判”是曲解原文,要尊重原文含义。 【解析】选C。试题材料从西方人士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延续至清末的科举制度,作者用了“年复一年”“直到”和“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考中又怎么样”等字眼,体现了作者对清末读书人执着追求科举功名现象的难以理解。据此判断四个选项,A、B、D表述过于主观或极端,偏离了材料本意,只有C最符合题意。 2.(2012·安徽文综·T13)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 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选官须注重才学 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D.选官应注重品行 【解析】选D。材料中“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说明当时的选官制度只重才学;“不悉其行,至后败职”强调选官还要注重品行,否则会导致官员滥用职权,危害百姓。 3.(2011·广东文综·T13)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 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 【解析】选D。材料反映隋唐以前,魏晋南北朝时期选用官吏采取九品中正制,品评官根据出身门第划分等级选官,门阀世族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隋唐以后,采用科举制选拔人才,把考试与做官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贵族垄断。科举制取代了九品中正制,官府考证门第现象就逐渐消失了,所以选D。 4.(2011·江苏单科·T2)右图所示为 《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 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解析】选D。科举制的设立使贫寒子弟获得了参与政治的机会,从而扩大了人才选拔的范围,故A、C不符合题意。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作为选拔官吏的标准,与九品中正制完全不符,故B有误。图片反映出科举制已经兼顾士族子弟、寒素子弟和小姓子弟等多个阶层,但士族子弟比重仍然最大,表明其还不完善。故答案为D。 【高考揭秘——巧闯关】通过分析近三年各地高考试题,可以看出“古代中国的选官用官制度”的考查角度有: 1.选官的依据:品行、才学(例T2、3)。 2.选官制度的影响:个人价值取向、体现社会公平、普通民众参与政治的积极性(例T1、4)。 总之,选官制度不仅关系到国家治乱兴衰、社会的进步,还关系到人民个体的政治生活和权利。选官制度与人类文明进步是同步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