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典籍讲稿(第一讲2012).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学典籍讲稿(第一讲2012)

国 学 典 籍 讲 稿 张三夕 2007年9月始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开场白:关于课程设置(各专业的基础课)、教材、教师和考试的说明 内容概要:“国学”是我国传统学术或固有学术的简称。本课程主要向学生讲解国学的基本内含,按照经、史、子、集四大部类分朝代或专题介绍一些有代表性的国学典籍,并适当介绍国学的某些专门知识,如经学、小学、目录学等,使学生对国学能够有一个基本了解,以扩大他们的文史视野,为进一步学习中国语言文学奠定传统文化的一定基础。 教 材:1. 高华平主编:《中国文化典籍选读》,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版;定价33元。出版社停印,可借阅或找相似的教材。 培养方案所列参考书目: 2、章太炎《国学概论》 上海古籍出版社 3、朱自清《经典常谈》《中国历史要籍介绍》目前以书代刊最具规模的当数汕头大学中文系的《新国学研究》,由著名学者王富仁教授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王富仁教授于2003年由北师大调往汕头大学,在汕头大学校方与李嘉诚基金委员会的支持下,创办了《新国学研究》丛刊。据创刊号“编者的话”介绍:该刊以刊发二至十二万字的长篇学术论文为主,目前只刊发特约稿件,不接受外来投稿。创刊号上的第一篇文章是王富仁教授的《“新国学”论纲》,长达163页,至少也有10万字。王富仁教授的《“新国学”论纲》? 国学典籍有那些? 研究国学典籍从哪里入手? 傅璇琮《开拓领域 扎实基础》:“国学研究,概括起来,即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我个人认为,文献学应当是传统文化研究的基础,而文献学基本骨干之一的目录、提要之学,则一向被视为入门之学”。(《光明日报》2008年10月13日,第10版国学版)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了解中国古代的典籍。我们首先要知道的问题是中国有那些典籍。 从数量上讲,可以说是浩如烟海。仅以清乾隆时所编集的《四库全书》为例,就收书3461部(一说3474种),共79309卷;存目6793部,93551卷。而当时清政府所掌握的典籍多达10254部,172860卷。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有学者统计:现存古典文献总数不少于八万种(包括单刻本、丛书、地方志、小说、戏剧等)。 【背景】:《四库全书》的编纂 《四库全书》是清乾隆皇帝依靠强盛的国力,组织全国360多名学者用10余年时间编纂的大型丛书(或可称为“大百科全书”),按经史子集分类标准来编排。它涵盖了清代中期(18世纪)以前中国文化的基本典籍,是中国古代传世文献的最大集结。它收书共3461种(一说3474种),79309卷;存目6793种,93551卷。两者相加,一共有典籍10254种,172860卷。编纂这部大丛书,经过了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的程序,从图书的征集到图书的整理、底本的选定以及底本的抄写、校订,都有专人分工负责,编成后要进呈皇帝御览。总纂官是纪昀、陆锡熊。在编纂过程中若发现有所谓“违碍文字”则要销毁原书,据统计,共销毁书籍3100多种,销毁书版8万多块。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开始编纂,四十七年(1782年)编成并缮写一部告竣。其后又陆续缮写六部,分藏于北方四阁即北京皇宫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沈阳故宫文溯阁;南方三阁即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杭州文澜阁;另有副本一部藏翰林院。经过战乱,北方四阁中文源阁本与圆明园一起毁于英法联军;文溯阁本1966年为战备需要移于甘肃省图书馆;文渊阁本20世纪40年代被国民党带到台湾,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文津阁本从承德移藏北京图书馆。南方三阁仅存文澜阁本,今藏浙江图书馆。七部中保存完好的是文渊阁本和文津阁本,前者已由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后者也由大陆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有人把文渊阁本和文津阁本的集部与史部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两阁本集部共收书1273种,存有差异的有788种,占62%,其中,研究人员将文渊阁本中未见而文津阁本收录的文章辑为《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遗(集部)》一书,有15册之多。史部收书566种,存有差异的有290种,占51%①。这种现象说明,在《四库全书》的编纂、抄写和流传中有很多复杂的情况,我们使用这部大书时要注意版本差异和文字异同。 关于典籍数量的统计,还有一些说法。如台湾大块文化出版公司董事长郝明义做过一项统计,从西汉到清末,大约两千年间所出版的书,现存大约十五万到十八万种(见《文汇读书周报》2005年6约10日第1版)。 这数量巨大的典籍按四部分类法,在类别上可以分为四大类即:经、史、子、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典籍是: 十三经:儒家奉为经典的十三部古籍。汉代把《易》、《诗》、《书》、《礼》、《春秋》 列于学官,名为五经,唐代先合《周礼》、《仪礼》、《公羊》、《榖梁》为九经,又

文档评论(0)

kakax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