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洪涝灾害、泥石流灾害多发疾病中医药防治技术.docVIP

【2017年整理】洪涝灾害、泥石流灾害多发疾病中医药防治技术.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洪涝灾害、泥石流灾害多发疾病中医药防治技术

《洪涝灾害、泥石流灾害多发疾病中医药防治技术》 一、烂裆(汗淅疮、水渍疮、阴癣) 二、湿疮 三、腹泻 四、感冒 一、烂裆(汗淅疮、水渍疮、阴癣) 一、烂裆(汗淅疮、水渍疮、阴癣) 本病症是因皮肤皱褶处潮湿、摩擦或汗液浸渍而发生的皮炎。发生于腹股沟、外阴、会阴部和肛门周围部位,俗称“烂裆”,包括汗淅疮、水渍疮、阴癣,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间擦疹、湿疹、股癣等。 一、临床表现 好发于腹股沟,可蔓延到阴囊、臀部、大腿、下腹部等,基本损害为红斑、肿胀、丘疹、丘疱疹、水疱、浸渍、糜烂、渗出、瘙痒。 二、治疗 1.红斑丘疹无渗出者,外扑青黛滑石粉(各等份)、六一散、松花粉等,外涂炉甘石洗剂。 2.糜烂渗出者,用淡盐水(5g盐500ml水)、芒硝水(5g芒硝500ml水)、枯矾水(10g枯矾500ml温水)放凉外洗或湿敷;或用苦参、马齿苋、黄柏加水煮沸后继续煎煮20分钟,放凉外洗或湿敷;或鲜马齿苋洗净捣烂外敷;或皮肤康洗液(稀释1:50)外洗。湿敷后擦干皮肤,外扑青黛滑石粉(各等份)、六一散、松花粉等。 3.可配合内服清热除湿解毒中药,如苦参丸、龙胆泻肝丸、二妙丸等。 三、预防及注意事项 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局部干燥,经常外扑干燥性粉剂。 2.经常更换内衣,避免不良理化因素(如潮湿、搔抓、烫洗等)的刺激。 3.注意避免皮肤癣菌的传染。 二、湿疮 二、湿疮 湿疮是一种具有渗出倾向的瘙痒性皮肤病,其特点是皮疹多形、对称分布、倾向渗出、剧烈瘙痒、反复发作,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湿疹。 一、 临床表现 灾区常见急性、亚急性湿疮。 1.急性湿疮起病急,皮损广泛,呈多形性,如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出、痂皮、脱屑,常数种形态同时存在。 2.亚急性湿疮皮损渗出较少,以丘疹、丘疱疹、结痂、鳞屑为主。有轻度糜烂面,颜色较暗红。亦可见轻度浸润。 3.慢性湿疮有明显的肥厚浸润,表面粗糙,或呈苔藓样变,颜色褐红或褐色,周围散在少数丘疹、丘疱疹等。 二、治疗 1.湿热浸淫证 主症:发病急,皮损潮红灼热,瘙痒无休,渗液流汁。伴身热,心烦口渴,大便干,尿短赤。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弦滑或数。 治法:清热除湿 基本方药及参考剂量:龙胆草6g、栀子10g、黄芩10g、赤芍12g、地肤子15g、白鲜皮10g、马齿苋30g、车前草15g、生甘草5g。 常用中成药:龙胆泻肝丸、皮肤病血毒丸等。 外用药: 红斑丘疹无渗出者,外扑青黛滑石粉(各等份)、六一散等,外涂炉甘石洗剂。 糜烂渗出者,用苦参、马齿苋、黄柏加水煮沸后继续煎煮20分钟,放凉外洗或湿敷;或鲜马齿苋洗净捣烂外敷;或皮肤康洗液(稀释1:50)外洗。擦干后外用植物油调黄柏面30g、青黛面30g、寒水石面15g等外用。 2.脾虚湿蕴证: 主症:发病较缓,皮损潮红,瘙痒,抓后糜烂渗出,可见鳞屑。伴有纳少,神疲,腹胀便溏。舌体胖、舌质淡苔白或腻,脉弦缓。 治法:健脾除湿 基本方药及参考剂量:苍术15g、厚朴10g、陈皮10g、泽泻10g、茯苓15g、炒薏米30g、白术10g、滑石20g、防风10g、黄柏10g。 常用中成药:二妙丸或四妙丸合参苓白术丸等。 外用药同湿热浸淫证。 三、 预防及注意事项 1.避免搔抓,忌用热水烫洗和用肥皂等刺激物洗涤。 2.忌烟酒、辛辣、海鲜等发物。 3.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环境及皮肤的干燥。 三、腹泻 三、腹泻 腹泻是灾后常见多发病。 一、临床表现 大便稀溏或稀水样,每日3次以上,或伴有腹痛、里急后重,或有脓血样便,或伴发热。 二、治疗 1.寒湿中阻 主症:泄泻清稀,甚至为水样便,腹痛肠鸣,脘闷食少,或伴有恶寒发热,鼻塞头痛,肢体酸痛等,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缓。 治法:温化寒湿 基本方药及参考剂量:藿香10g、厚朴10g、姜半夏10g、苍术15g、茯苓20g、草豆蔻10g、白芷10g。 常用中成药:藿香正气水(胶囊)、十滴水、保济口服液、附子理中丸等。 食疗方:大蒜、生姜适量。 外治法: 艾灸关元、神阙、中极; 穴位按摩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脾腧、胃腧; 脐疗:以花椒、干姜、丁香、胡椒研面敷于肚脐上,用伤湿止痛膏贴于脐上。每次贴敷4~6小时,每日1次,可治寒湿或脾虚腹痛、腹泻。 2.湿热内蕴 主症: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而臭,或有脓血便,肛门灼热,烦热口渴,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 基本方药及参考剂量:葛根15g、黄芩15g、黄连10g、白头翁15g、马齿苋30g、白芍10g、木香6g、砂仁3g(后下)。 常用中成药:枫廖肠胃康、葛根芩连微丸

文档评论(0)

love874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