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县玉蟾山摩崖石刻..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泸县玉蟾山摩崖石刻.

泸县玉蟾山摩崖石刻“金鳌峯”[1]大字考辩 泸县县城福集镇东的玉蝉山,留下了许多名人的墨迹和佳作。如,有黄庭坚[2]所书的“玉蟾”二字,以及相传为杨升庵[3]书写的“金鳌峰”三个大字。这两幅摩崖石刻书法,在历代泸州地方志里都有记载。后者的书法过程,长期以来皆因没有可靠的史料记载,大都依史志记载而言。1985年第二期《四川文物》所载文章称:“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杨慎游玉蟾山,见此胜景,有感题记:‘金鳌峰’,字径0.7米,遒劲豪放,俊美飘逸。”这是说明“金鳌峰”摩崖石刻最详细的文章了。所以,目前所有介绍玉蟾山的资料,都是如此。 但历史就是历史。那“金鳌峰”三字究竟是不是杨状元所书的呢?答案是:非也。 “金鳌峰”三个大字不是新都状元杨升庵先生所书,而是由升庵先生的挚友、长他八岁的学长、明代泸州进士曾璵少岷先生[4]于明嘉靖十八年游金鳌峰时所题写的。 这个史实是在我近年收集到的、流落于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里的明代万历刻本《少岷先生拾存稿》之卷三里查考到的。 在《少岷先生拾存稿》的卷三里,少岷先生有两篇文章记录了在嘉靖十八年二月初一日随泸叙兵备佥事薛甲畏斋先生游玉蟾山金鳌峰的过程,一是《游金鳌峰记》,另一为《龙巖听泉记》。此外,少岷先生还有《龙巖午憩》五言诗作唱和。 少岷先生在《游金鳌峰记》里说,“嘉靖十有八载仲春朔日,畏斋[5]观察公过予曰:‘嘉明有新馆之役,我将视之,吏云曩时巡历有由兹道者必宿玉蟾,不则穷日始达,人马困甚。宜若常程,诚若是,其旋亦然,两日皆有暇,非故故费日也。闻玉蟾最胜,明日愿与子俱。’”少岷先生本来已经选择好日子,要到离嘉明三十里的先祖故地,即今方洞镇大塘祭祖坟,因此推迟了行期,而和畏斋先生一起去了玉蟾山。他们第一天在金鳌峰游玩,与当时陪同的金鳌观的僧人一起畅谈了金鳌的由来。普通平民百姓所称呼的蝦蟆,他们一起观看了宋代黄山谷先生所题书的“玉蟾”二字,大家觉得称其为“金鳌”更恰当。于是,薛畏斋先生告诫僧人们说:“山有鳌冠其峰,水有鳌守其兌,厥象两著功,庇于乡人为多。金鳌之名不可易”。 后来薛先生问僧人说,龙巖就在金鳌东五里地,于是乎他们相约第二天再去龙巖一游。这时候,知道他们游金鳌消息的姓庞的进士,第二天在金鳌做东摆酒款待。酒过几寻,趁此酒意,薛畏斋先生作了《金鳌行》,而少岷先生则曰,“予和之,选贞石[即坚硬之石],书‘金鳌峰’三大字,繫[关联]以二篇,俾后之人明物观象,各于其伦,不必索之,诞幻云尔。” 这就是曾少岷先生题写“金鳌峰”三个大字的来源。 上面我们披露了玉蟾山摩崖石刻“金鳌峰”三字的真实来源。那么,我们看看是否有杨升庵先生所题的可能呢?要说明这个问题,可以从杨先生的年谱和他们的书法字体两方面加以考辩。 首先,我们从《升庵全集》[6]里可以看到,三十七岁的升庵先生在嘉靖三年(1524)因“议大礼”而被廷杖并放逐云南永昌卫(现云南保山),直到嘉靖三十八年(1559)卒于永昌戎所,其间因为戎役(就是服役)往返云南四川多次。其中记载了杨先生与曾少岷一起游九十九峰山即泸州西面的方山之事,是在嘉靖甲辰年(1544),而没有游玉蟾山的时间记载。但这并不是说,杨先生没有游过玉蟾山。 (下图为万历刻本《少岷先生拾存稿》卷三之《游金鳌峰记》。) 那么,就在曾少岷先生记载游金鳌峰的时间里,杨状元在哪里呢?让我们先看看《升 庵全集》里年谱的几则记述吧: 1,“戊戌,奉戎檄归蜀,便道获拜阡梓,事毕还滇”,即嘉靖十七年(1538)。 2,“己亥十一月,再领戎役于重庆道”,即嘉靖十八年(1539)。 3,“庚子,役完赴遂宁,七月归新都,八月受聘纂修《蜀志》”,即嘉靖十九年(1540)。 4,“辛丑,还滇,到东泸疾发,….返成都”,即嘉靖二十年(1541)。 5,“壬寅七月,还戎所,” 即嘉靖二十一年(1542)。 6,“癸卯十二月,子宁仁出生,……..领役于蜀”,即嘉靖二十二年(1543)。 7,“甲辰,到泸州,与少岷曾公璵游九十九峰山,四月还戎所”,即嘉靖二十三年(1544)。 8,“癸丑,领戎役于蜀,侨寓泸州”,即嘉靖三十二年(1553)。 9,“戊午,子宁仁娶泸州滕恩官女为室,公侨寓江阳十数年,交游日众,与曾岷野、章后斋诸公友善”,即嘉靖三十七年(1558)。据载,其好友少岷先生于该年十一月去世。 从上述事实可以看出,当曾少岷先生於嘉靖十八年二月初三日题写“金鳌峰”三字的时候,杨升庵先生尚在云南服戎役,所以《四川文物》所记有误。 同时,我们从杨升庵先生年谱的叙述也知道,两位学者曾经同朝为官,落官后在泸州往来频繁,又是非常好的诤友,互相尊重,在当时的江阳是众人皆知的事实。因此,对于“金鳌峰”三字,无论谁在玉蟾山题书,都不会两人重复做同

文档评论(0)

sa74g0h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