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齐国霸业不继之原因.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齐国霸业不继之原因

春秋五霸之齐国霸业不继之原因 齐桓公北伐山戎、南讨楚国、西定晋国、东略东夷,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他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真正的霸主,同时他也将春秋霸业推向了巅峰,为时人和后人所争相称颂与效仿。虽然齐国称霸达三十多年之久,虽然它的霸业无与伦比,但是自从齐桓公去世后,齐国的霸业就“黄鹤一去不复返”了,而没有像晋、楚那样成为春秋争霸的中坚,维持霸业达百年和几代之久。虽然在以后的日子里齐国一直蠢蠢于东山再起,不断地挑战晋、楚的霸权地位,但是终究都没有得逞。昔日如此强大的齐国为何沦为了次等强国呢?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四点: 1 内乱掣肘 内乱的掣肘是齐国失去霸主地位的直接原因,同时它也深刻地影响了齐国长达几十年的发展。 公元前643年齐桓公去世,他的五个儿子先后通过流血冲突继立为国君。继立的国君,在位最长的20年,短则数月、几年。这场五子争位的斗争一直延续了34年之久。长期的内乱,使得国家内部权利不统一,也使得巩固政权成为每一位继立者的主要任务,这使得国家的治理政策无法长期贯彻,也使得国家的眼光主要集中在国内,而无暇顾及霸权的得失。 内乱消耗了齐国的元气,掣肘了齐国的发展,转移了齐国的主要矛盾。正是在这段时间中,晋国巩固了自己的霸权地位,晋、楚两国将整个“国际”瓜分为南北两个集团。 即便在五子争位之后,齐国也是数起内乱。晋平公说:“晋有三不殆,其何敌之有?国险而多马,齐、楚多难”,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昭公四年》,中华书局,1990年,第1246页 2 国力不继 一国霸权的得与失是内外综合因素的结果,但是强大的国力是取得和维持霸权最根本的基础。齐国在春秋初期,从几个实力基本势均力敌的国家中率先脱颖而出,成为春秋第一个真正的霸主,但是在以后的岁月里齐国的国力却相对衰落了: 通过兼并,齐国占据了鲁中山区以北的广大地区,成为春秋初期的大国。但是齐国的国土一直局促于山东中、北部一带,直到齐桓公去世近八十年后,即公元前567年,齐灭莱,齐国的国土才扩大一倍多,然而齐国依然不能与晋、楚两国相当。 在齐桓公时期,晋国就兼并了荀、董、贾、杨、耿、霍、魏、冀、虢、焦、虞等国,占据了今天的山西大部、河南北部、河北南部、陕西东部,成为国土辽阔的大国;在齐桓公时期,楚国则已经兼并了罗、申、息、吕、黄、郧、貳、轸、蓼等众多的国家,占据了今天的陕西、河南、安徽、江苏、湖北、湖南、江西等省的一部或大部,成为春秋时期领土最广阔的国家。 领土广,才会人民众、国库丰、资源多,领土的广袤与扁小成为衡量一国实力强弱的主要指标之一。在领土方面的劣势,也使得齐国在国力对比上处于了下风。据童书业先生估算,“当春秋后期,晋、楚全国兵力盖已接近战国时‘万乘之国’,” 童书业,《春秋左传研究》,中华书局,2006年,第184页 童书业,《春秋左传研究》,中华书局,2006年,第184页 3 地理不利 地理因素在现代战争中依然是拒敌制胜的重要因素,在古代更是如此。由于地理环境的因素,使得齐国与晋、楚相比,无论是在军事斗争、军事战备,还是在争霸区位上都处于了劣势: 3.1军事斗争 齐国虽然西、北有黄河,南有鲁中山区,但是国内却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原,缺乏足够的战略纵深。一旦敌人突破黄河防线,齐军就一溃千里,敌兵则直指齐都临淄城下,而使得齐国不得不接受城下之盟。鲁成公二年、鲁襄公十八年,晋国曾两次深入齐国腹地,甚至焚烧了齐国国都的外城。 晋国西、南有黄河,东有太行,并且国内有吕梁、中条诸山,以及汾水、漳水等较大的河流;楚国北有秦岭、伏牛、桐柏、大别诸山,以及淮河水系,西有大巴、巫山,国内则是河流纵横。因此晋、楚两国在军事上都是易守而难攻。在晋、楚的争霸过程中,虽然互有大的胜负,但是两国都不能深入到对方的腹地,而给对方以大的打击。 3.2军事战备 齐国平原广布、少山林川泽的地形,有利于农业耕种,但是却使得齐国在战车、弓箭、皮革等方面相对缺乏。同时齐国也是一个铜、铁等矿产资源缺乏的国家。齐桓公就曾问管仲:“夫军令则寄诸内政矣,齐国寡甲兵,为之若何?” 《国语·齐语》,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239页管仲制订了赎刑,才使得齐国“ 《国语·齐语》,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239页 与齐国不同的是,晋、楚两国国内多山与河流,使得两国在军事战备方面占据了优势:晋国北部地处长城一带,使得晋国多马,并且品种优良。晋平公就曾直言不讳地说:“晋有三不殆,其何敌之有?国险而多马……”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昭公四年》,中华书局,1990年,第1246页;鲁僖公十五年,晋惠公执意要乘坐郑国进贡的小驷与秦国开战。由于小驷马小,陷入泥泞中不能自拔,晋惠公因此被秦国捕获。这些都说明了晋国马多且壮的优势;楚国由于天然的地理区位,使得它在军事战备方面更是优势明显:僖公十八年,“郑

文档评论(0)

love874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