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郭云沛:中国医药改革30年沉思-影响力22条.doc

【2017年整理】郭云沛:中国医药改革30年沉思-影响力22条.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郭云沛:中国医药改革30年沉思-影响力22条

影响力22条——中国医药改革开放30年沉思(一)作者:郭云沛  医药经理人杂志 2009-3-25 13:52:14 点击:261 次【大 中 小】 汉《礼记曲论篇》有载:“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三十曰壮……”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犹如白驹过隙,一瞬即逝。然而,30岁在人的一生中,却有着挥之不去的情结。当我们循着时光的路牌追怀往事,当我们再弯腰拾起那散落的记忆,我们看到了一行清晰的脚窝。这生命的印痕,从远到近,再由近走远,那么坚实隽永,那么动人魂魄。它既是个人成长而立的节点,也是事业成熟更张的标志。不是吗?让我们再回眸改革开放30年风风雨雨之路…… 总撰稿 郭云沛(特别致谢:为本专辑寻找资料图片的专家和企业界朋友)第一次动大手术——体制伤痕难愈合1978年6月7日,国家医药管理总局正式成立。建国以来,我国医药一直缺乏统一的管理。国家医药管理总局成立以后把中西药品、医疗器械的生产、供应、使用统一管理起来。当时的国家医药管理总局,由国家计委单列户头,卫生部代管,直属国务院。 成立这一崭新政府机构的时间,正是在改革开放元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这对提高医药行业地位,加快医药事业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982年5月,国家医药管理总局在国家机构改革中,被划归国家经委领导,改名“国家医药管理局”,1994年又划归新成立不久的国家经贸委领导。1998年,我国政府机构再次改革时,国务院将国家医药局、国家中医药局和卫生部药政局原药品监管职能合并,重新组建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对药品的科研、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实行监督管理。国家药监局直属国务院,省以下机构实行垂直管理。 2003年,国务院又在原国家药品监管局的基础上组建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新机构除原有职能外,又新增了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安全管理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开展对重大事故查处”的职能,同时承担保健食品的审批工作。 2008年3月,国务院机构实行“大部制”改革,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再次划归卫生部。调整后的食品药品管理职能为:卫生部负责组织制定食品安全标准、药品法典,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食品卫生许可,监管餐饮业、食堂等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药品的科研、生产、流通、使用和药品安全等。 当年,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又一进行调整。省及省以下机构由原来的“垂直管理”又改回“分级管理”,划属地方相关部门。第一声“承包”呐喊——朱国琼语惊九州 1983年阳春三月,“小人物”朱国琼带领七个年轻人,率先喊出了“承包安徽繁昌制药厂”的时代最强音。1978年末,安徽凤阳小岗村的18户农民提出“大包干”,得到中央的首肯。之后在全国农村迅速推广了联产承包责任制。4年以后,同样在安徽,繁昌制药厂34岁的女助理工程师朱国琼,面对连年亏损的企业,和七个同样心急如焚的年轻人一合计,向县委递交了承包繁昌制药厂的“责任状”。 此举在当时不啻为一声惊雷,不仅在全厂,在全国医药行业也引起震动。安徽省委高度赞扬了他们的改革精神。1983年,朱国琼和七个年轻人承包仅仅9个月的企业,盈利就超过该厂从建立到承包前的9年盈利总和的一倍!1984年4月14日出版的《人民日报》以“八个年轻人承包救活一个工厂”为题,头版头条报道了他们的事迹。《安徽日报》、《芜湖日报》等全国不少媒体也纷纷报道了这件改革新闻。 朱国琼在我国医药行业喊出了“承包企业”的第一声,并用事实说明:大锅饭再也吃不得了,责任制才是治厂的良药。随着这声惊雷响,砸“三铁”,搞承包在全国医药行业此起彼伏。1983年7月,我国最大的制药企业华北制药厂开始建立自上而下的经济责任制,并配套试行一项新制度,即厂职代会负责对厂长王汝霖逐月考核,决定奖罚。职工监督考评厂长,在当时可谓开创行业之先河。 1984年,常州市第三制药厂车间工人董舒拉、蒋金娣夫妻二人,对“美西律”生产实行“夫妻承包”,实现产品年产量、利税超历史最好水平。承包搞活了车间,带动了全厂,夫妻二人也因此分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江苏省劳模。 1987年12月初,全国47家中药饮片厂的厂长聚首药城禹县,联名题写了《改革开放是振兴中药饮片事业的必由之路》的公开信,呼吁全国的中药材二、三级站落实放权搞活方针,允许饮片厂经济独立核算,购销自主,呼吁实行多种形式的经济承包。一石激起千层浪,此声既出,马上在全国1500多家饮片厂引起反响,承包经营迅速在全医药企业中开展起来。第一家中外合资建厂——中国大冢高歌引进 1980年8月2日,我国第一个合资制药企业(中日合资)——中国大冢制药有限公司成立签约。中国大冢制药的成立,拉开了中国医药行业对外开放的序幕。其后,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无锡华瑞制药有限公司、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西安杨森制药有

文档评论(0)

love19874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