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传入和发展.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章 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 传入和发展 一、近代报刊在华南沿海的出现 二、上海近代报业兴起的过程 三、近代报业的广泛传入及其影响 四、民族近代新闻事业的产生 五、清末民初新闻事业的发展 近代报刊是在内容与形式上都比中国古代报纸先进的新型报刊,是在鸦片战争前西方列强图谋打开中国大门的过程中传入中国的。 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开始,以英国为首的殖民扩张,侵入东南亚地区后,给中国带来了商品、鸦片和圣经,也带来了近代报刊。 中国近代报业,从1815年(嘉庆二十年)《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创刊起,到1915年《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创刊为止,有整整100年历史。 一、近代报刊在华南沿海的出现 世界上第一批中文近代报刊,是英国基督教传教士创办的,最早出现于东南亚一些华人聚居地区。 18、19世纪英美等国传教士的海外传教活动,不再仅靠口头布道,往往借助西方科学文化成果,开医院、建学校、出书办报扩大影响,吸引教徒。 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创办 第一个来到中国的传教士,是英国伦敦会的马礼逊(Robert Morrison)。1813年米怜(William Milne)来华协助其传教工作。 1815年8月5日,马礼逊和米怜在马六甲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Chinese Monthly Magazine)。 该刊宣称“以阐发基督教义为唯一急务”,雕版印刷,中国书式,每期初印500册,后增至2000册,免费赠阅,少数传入中国境内。 《察世俗》第二期登载过一篇题为《月食》的预告性新闻,是中国近代报刊上的第一条消息。 梁发与《察世俗》 梁发(1789—1855),广东肇庆高明县人。1815年米怜带梁发到马六甲,担任《察世俗》刻印和发行工作,曾以“学善者”、“学善居士”笔名写稿,被誉为中国近代“正式服务报界之第一人”。临终时告诫其子“不再为中国人办事”,而希望他“改在外人处觅一书记、翻译员或行员的位置”。 继《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之后,鸦片战争前,外国传教士所创办的中文近代报刊还有1823年在巴达维亚由英国传教士麦都思创办和主编的《特选撮撮要每月统记传》、1828年在马六甲由英国传教士吉德(Samuel Kidd)创办和主编的《天下新闻》、1833年在广州由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Gutzlaff)创办和主编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38年在广州由麦都思等人创办的《各国消息》等,出版时间都不足两年。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简称《东西洋考》,这是在我国本土上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东西洋考》的外形很像《察世 俗》,也是雕版印刷线装的款式,封面的设计、刊物的名字,两者类似,它们都采用中国纪年,也都引用儒家语录,《察世俗》主编署名“博爱者”,《东西洋考》主编署名是“爱汉者”。《东西洋考》的内容也是由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知识组成的,也是套用“孔子加耶稣”模式进行宣传的。 华南沿海地区(香港、澳门、广州)是中国近代报刊重要发源地。 中国境内最早的近代报刊,是1822年8月葡萄牙人在澳门创办的葡文周报《蜜蜂华报》。 1827年美商伍德创办广州第一家近代报纸《广州纪录报》,是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种英文报纸。 鸦片战争战争后,香港报刊发展迅速。 二、上海近代报业兴起的过程 鸦片战争后,上海被辟为通商口岸,西方列强在此建立起各自的租界。外国人在租界里出版了一大批报刊,使上海成为中国近代报业的中心。 著名报纸有《字林西报》、《万国公报》、《申报》等。 《字林西报》原为《北华捷报》的附张《每日航运和商业新闻》,1864年扩充改名为《字林西报》,出版至1951年停刊,是上海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外文报纸。 《万国公报》在早期传教士所办报刊中最典型,最有代表性,发行最广,影响也最大。 《申报》是上海第二份中文商业报纸(第一份为1861年创刊的《上海新报》),1872年由英国商人美查等集资创办。1907年由华人经理席子佩接办,开始由中国人经营并掌握主权。1912年,史量才接办《申报》。 三、近代报业的广泛传入及其影响 从鸦片战争到1894年,中国内地诸多城镇相继被辟为通商口岸,天津、福州、厦门、宁波、汉口等地,外人也都出版了一些报刊,总数近50种。 外人在华的办报活动,本身就是列强侵华活动的一部分。外人在华报刊,是资本主义强国侵略中国的舆论工具。 四、民族近代新闻事业的产生 1、第一批国人近代报刊的出现 林则徐与译报活动 1839年,林则徐到广州禁烟。注意到“将广东事传到该国,将该国事传到广东”的“夷人刊印之新闻纸”。他派人“辗转购得新闻纸,密为译出,其中所得夷情,实为不少。” 洪仁玕《资政新篇》中的办报构想 中国人中最早提议创办近代报刊的

文档评论(0)

taotao0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