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考历史卷与高三历史教学.pptx

  1. 1、本文档共18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谈高考历史卷与高三历史教学

谈高考历史卷与高三历史教学2016.10江苏 薛权开一、2016年全国卷分析二、近年各地高考卷命题思路及规律三、2017年高三历史有效复习一、2016年全国卷分析 一、2016年全国卷分析 三套试卷所考察问题的基本都是考生应熟知的主干知识或对于核心概念的理解,知识点的考察往往以小见大,从具体的知识需要联系背后的时代,需要考生有清晰的历史时序和明确的历史轮廓。 一、2016年全国卷分析 (一)试题整体特点1.小切口与大时代结合  Ⅲ—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一)试题整体特点1.小切口与大时代结合  Ⅰ--48(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高仙芝成为唐朝名将的时代背景。(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高仙芝的功过。(6分)2. 历史与热点结合 Ⅲ—26.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传统文化2. 历史与热点结合 Ⅱ—27. 福建各地族谱中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大量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D. 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传统文化2. 历史与热点结合 Ⅱ—33.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年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化学工业污染严重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环境保护2. 历史与热点结合 Ⅰ—40.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等等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13分)Ⅱ—40.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17分)人口问题 3.史料训练与考试结合  史料:指可以作为研究或讨论历史时的根据的东西。史料的分类:从史料的载体看,包括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影像史料。根据史料的实效或价值,可分为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 搜集史料的途径:查阅文献、实地考察……史料的运用:二重证据法兰克学派:“据事直书”胡适: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傅斯年: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 史学便是史料学。3.史料训练与考试结合  Ⅰ—25.图4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图像材料3.史料训练与考试结合 Ⅲ—29.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C.反对向西方学习 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文件材料 (二)典型试题评析1.试题大量采取了“提供新材料,设定新情境,考查相关问题”的方式进行命制。 Ⅲ—27.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颠覆主雇关系的认识1.试题大量采取了“提供新材料,设定新情境,考查相关问题”的方式进行命制。 Ⅱ—30.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治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 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治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颠覆国民政府的认识1.试题大量采取了“提供新材料,设定新情境,考查相关问题”的方式进行命

文档评论(0)

little2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