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记承天寺夜游_讲课课件
* *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文: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 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书 法四大家” 诗: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识记常用的文言词语。 2、欣赏文中清幽宁静的意境,背诵全文。 3、结合文章的创作背景,品读“闲人”含义,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胸怀。 走近苏轼 苏轼(1037-1101):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眉州人(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豪放派词人代表。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 写作背景: 元丰二年,苏轼由于和当时主张变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同,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于是他在郡城旧营地的东面开荒种地,游乐于山水间,咏唱江山,感怀英雄,抒发郁闷心情。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zǎo xìng qǐn suì 听读感知 bǎi 初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初步体会作者的感情。 找生字、读准音 藻荇( ) 遂( )至 未寝( ) 柏( )藻荇( ) xìng suì qǐn bǎi zǎo 再读课文 要求:参考注释理解课文,掌握文中关键词语的意思,能翻译课文。 解释词语,翻译句子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开衣服准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门里,便很高兴地起来走动。 愉快地,高兴地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想,思考 于是,就 因为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睡 共同,一起 庭院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洒满庭院,如同积水清澈透明。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纵横交错的藻荇。 第一层: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夜游的原因。 清澈透明 交错纵横 原来是,连词 第二段:描绘庭中月光的清明澄澈。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松柏?只不过缺少像我俩这样的清闲的人罢了。 连词,只是 清闲的人。 而已,罢了 第三段:惋惜无人共同赏月。 三读课文 要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问题探究: 1.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 2.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体会作者写景的妙处。 3.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 4.面对美丽的月色,作者发了什么感慨? 5.文中的“闲人”指什么样的人?“闲人”流露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6.文章结尾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品读欣赏,把握情感 与苏轼对话 1、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 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寂寞无聊,排遣一下,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 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体会这一句的妙处: “积水空明”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月光的清澈透明,给人以静谧之感。 “藻荇交横”则以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写竹柏之影参差错杂。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清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2.作者是如何描写景色的? 3.月夜景色有何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 积水 空明(正)(静) 藻荇 交横 竹柏影 (侧)(动) 皎洁、 空明、 清丽、 淡雅、 宁静 4.面对美丽的月色,作者发了什么感慨? 5、你认为“闲人”是指什么样的人? “闲人”二字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心境? 闲人 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 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却只有情趣高雅的人能够欣赏它。 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我安慰罢了。 6.“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自我排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