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为抗战老兵留一封“家书”.doc
为抗战老兵留一封“家书” 70多年前,国难当头之际,他们入伍参军,抗击侵略者。抗战胜利后,他们散落在云南各处,湮没于各种宏大叙事中。如今,他们中在世的人,差不多都已经90岁以上了,回忆缠绕着难以明了的细节。他们是云南的抗战老兵。今天,有一个“老兵家书”拍摄团队正在“抢救”老兵记忆,希望将他们的故事记录下来,以家书的形式留给他们的家人。 2015年8月28日,覃忠武驾驶他的“海马”来到大理宾川,在力角镇小海良村转悠,找一个路人问路,意外地发现这个路人恰好是他要找的抗战老兵冯学海的孙子。 1953年,流落在云南的国军士兵、四川渠县万寿乡冯家村人冯学海,是怎么在这个村子里落脚的故事,已经没人能够说清楚了。那个时候,哪个家庭会让一个国军老兵当上门女婿呢?没有疑问的是冯学海17岁当兵,随部队开赴贵州、云南。1942年5月日军入侵滇西,冯学海被编入滇康缅游击队,在片马地区打游击,因“打摆子”(疟疾)脱离部队。 现年94岁的冯学海也许认为这段历史已经远去,他当时并不知道,身边比比皆是的“打摆子”病情已经严重到宋子文需要亲自向蒋委员长汇报,而最高当局觉得几万粒治疗疟疾的特效药――奎宁,还是得等到紧急情况时再下拨为好。美国《时代》记者白修德(Theodore White)仔细记录了这段历史,1988年新华出版社翻译出版了白修德的《中国的惊雷》,书里描述了当时的境况: “进入军队,通常就是一种死刑――死在路上,死在征兵过程中,死在野蛮的新兵训练处及长途行军中的人,要比进入军中后死的人还多。” “受训之后还活着的壮丁到达前线军中,其境遇比被征时也好不了多少,因为中国军队是在战场上慢慢饿死的。” “夏尽秋来的时候,士兵们在广西带着疟菌而死去,烂掉。”“受疟疾之害最深的部队,是驻在怒江山峡间的部队。” “阻挡日军从缅甸入华的七千人部队,三星期后能够站起来的只有四千人。而治疗奎宁的药品在仓库中以备紧急时使用。” 患病的冯学海出人意料地存活下来,70多年后在自己的院子里大声喊着口令,打一套可能是长拳与猴拳结合的拳术。他后背挺得笔直,与日常生活中佝偻的身躯完全不像。他已经不介意当年患病时军队不提供药物,并最终抛弃了他。 他记得自己就是在怒江边阻止日军的部队,惠通桥被炸掉后把日军阻挡在怒江西岸,否则昆明以及大西南将危在旦夕。 老兵大多晚景凄凉,腾冲的女兵张炳芝在“文革”中甚至被公路养护段职工张奎达等人吊打。冯学海则安然无事地活在善良的小海良村里,一直活到现在。他愤愤不平的是划阶级成分时,当地人不相信他,居然到他老家去调查他的底细。 “最难的是接近老兵的内心” 现年94岁的冯学海1942年被编入滇康缅游击队,在片马地区打游击。 覃忠武是“老兵家书”拍摄计划的负责人。在漫长的云南山区公路中,谈到目前涌现的假老兵,覃忠武觉得不值一提。“我2005年就采访过30个老兵,大部分在云南跟缅甸。”作为一个有“老兵情结”的人,面对假老兵的子女从网上拼凑出来的低质量信息,分辨出来不是件难事。更何况这个团队里还有历史顾问段国庆。 “最难的是接近老兵的内心。”覃忠武说,“我的办法是抓住老兵的手,感受他的体温,需要的时候,我尽量去握手。” 加上摄影师邓伯超,这个团队基本上能听懂云贵川方言与海南话,但老兵衰弱听力、含糊口音与特别的口头禅,交流起来并不通畅。 握手在冯学海那里是有效的,但对清晰有效的畅通交流覃忠武并不抱太大希望。老兵思路跨越七八十年与大半个中国,回忆缠绕着难以明了的细节,不过覃忠武适应过来了,他的想法变得非常简单:“我觉得口述抗战史就不需要我们这种民间机构来凑热闹了。”老兵的年龄大多已经90岁以上,现在让在躲躲藏藏中隐埋了70多年的老兵再去回忆很多历史细节已经不现实,况且他们的讲述很多已经无法考证。 “老兵家书”称为“家书”而不是“口述史”,是想把老兵的故事留给他们的家人。摄制组的拍摄、采访、寄送DVD,一般都会改变老兵在家人心目中的地位,尤其是在乡下。 双机位,高清摄像机,纪录片获过奖的摄影师邓伯超,出来的片子的确要比一些电视台色彩浑浊、人物呆滞的专题片效果要好。 今年抗战胜利70周年,“埋藏的一颗种子在这个时候突然发芽了。我看到周鸿?t在招募志愿者来写老兵,我就给他发封邮件说,光写不好,还是要拍。他没有给我回复。但我就很想做这件事情,就众筹嘛。”覃忠武说。 在“腾讯公益”立项之后,经过朋友圈的转发,陌生人与熟人捐的钱各占一半,总的数目在127500元,计划拍摄36个老兵。 开始的想法是还原老兵的真实生活,“吃什么、每年发几套军装、发几双鞋、胶鞋还是布鞋还是草鞋、草鞋用什么材料编、是不是要自己动手编;为什么参军、用什么武器、发几颗子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