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上》(语法七)11[精选].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汉语上》(语法七)11[精选]

古代汉语 主讲教师:徐志奇 七.介词 □介词的概念和介词结构所表示的意义 □于(於、乎) □以 □为 □与 1.介词的概念和介词结构所表示的意义 介词,是介绍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与动词、形容词发生关系的虚词。 介词经常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的前面,组成介词结构,作动词或形容词的状语或补语,以表示处所、方位、时间、目的、原因、方式、对象、工具、范围、身份等。 介词大都从动词虚化而来,能带宾语,不过在句中不作主要谓语,与一般动词有别。 古代汉语中常用介词有“于(於)、乎、以、为、与、自、从、由、及、被”等。 2.于(於、乎) “于”和“於”上古并不同音(“於”为“乌”的异体分化字),但作为介词,用法基本一致。“乎”上古与“于”音近,在作介词时,用法与“于”基本相同,此外“乎”还可作语气词。“于”等的介词用法主要有以下五种: 1)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介词“从、到、在”。例如: 初,郑武公娶于申。(左传·隐公元年) 守职之人皆奔走逃亡,入于河海。(汉书·董仲舒传)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初,宣子田於首山,舍于翳桑。(左传·宣公二年) 颜成、子游立侍乎前。(庄子·齐物论) 2)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同今介词“到、在”。例如: 自十月不雨至于五月,不日旱,不为灾也。(左传·僖公三年) 是干戚用於古,不用於今也。(韩非子·五蠹)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论语·述而) 名垂乎后世。(荀子·王霸) 3)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介词“对、对于、向、给”等。例如: 先民有言:“询于刍荛”。言博问也。(荀子·大略)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於晋,且贰於楚也。(左传·僖公三十年)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战国策·齐策) 尧让天下于许由。(庄子、逍遥游) 4)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例如: 季氏富于周公。(论语·先进) 此所谓枝大於本,胫大於股,不折,必披。(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故人莫贵乎生,莫乐乎安,所以养生安乐者,莫大乎礼义。(荀子·强国) 君子养心莫善於诚。(荀子·不苟) ※故圣人之所以同於众其不异於众者,性也。(荀子·性恶) 我则异於是,无可无不可。(论语·微子) 5)引出行为主动者,可译为“被”。例如: 鲁击柝闻于邾。(左传·哀公七年) 辰赢嬖于二君。(左传·文公六年) 刑赏已诺,信乎天下矣。(荀子·王霸) 3.以 介词“以”是由动词虚化来的。动词“以”基本义为“用”,引申可据上下文灵活译为“使用、凭借、任用、认为”等。例如: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论语·八佾) 子曰:“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论语·子路) 公以告臧孙,臧孙以难,告郈孙,郈孙以可,劝。(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郑以子良为有礼。(左传·宣公十四年) 介词“以”的主要用法有五种: 1)介绍动作行为进行的工具或凭借。可译“用”或“拿”,有时可译“率领”或“依照”。例如: 以戈逐子犯。(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为国以礼。(论语·先进)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韩非子·五蠹)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论语·泰伯) 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晧晧乎不可尚已!(孟子·滕文公上) 宫之奇以其族行。(左传·僖公五年) 项梁以八千人渡江而西。(史记·项羽本纪) 2)介绍动作行为进行时凭着的某种资格、身份或地位。可译“凭”或“凭…身份”。例如: 骞以郎应募使月氏。(汉书·张骞传) 卫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贵幸。(史记·佞幸列传)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史记·李将军列传) 3)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可译“因”、“因为”或“由于”。例如: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梁惠王 以土地之故,糜烂其民而战之。(孟子·尽心下)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史记·陈涉世家)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治长) ※ 今人主以其清洁也进之。(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文档评论(0)

jsntrgzx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