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五、心因性遗忘症&原因不明的遗忘症 心因性遗忘症:包括不良的个性特点、重大精神创伤、心理暗示作用和赔偿心态等多种心理因素造成的遗忘症。 不良的个性是指歇斯底里发作的特性,内心充满矛盾和痛苦的情况下容易导致遗忘状态,以摆脱内心的苦闷,称癔病性遗忘症。 精神上受到重大创伤后产生的遗忘症状,称反应性遗忘症。 某些个性特征中易受暗示作用的人,过分相信命运、天意、神灵启示作用的人,最易受暗示作用出现心因性遗忘症。 原因不明的遗忘病:原因不明、短暂性、全面性。 这种病人没有任何心理上和脑疾病因素,突然丧失记忆能力,不能从近事记忆和远事记忆中提取所需的信息,也不能形成新的长时记忆。既有顺行性遗忘也有逆行性遗忘症的症状。 1.海马损伤表现出的记忆障碍是( )。 A.瞬时性遗忘 B.逆行性遗忘 C.顺行性遗忘 D.反应性遗忘 2.在帕帕兹环路中,( )结构是中心环节。 A.乳头体 B.丘脑前核 C.扣带回 D.海马 3.在过去10多年,关于记忆与记忆的生理心理学理论发生了重大变迁,从单一记忆的脑结构-( )-发展为多重脑记忆系统。 A.大脑皮层 B.下丘脑 C.边缘系统 D.海马 练习题 4.正常人的记忆既有寄存和存贮信息的功能,也有回忆或提取信息的功能,而海马损伤的病人只能回忆或提取信息,不能形成新的( ),这说明记忆可分离为不同的系统。 A.短时记忆 B.长时记忆 C.工作记忆 D.所有类型的记忆 5.( )是表述记忆。 A.联想性记忆 B.情景性记忆 C.习惯性记忆 D.程序性记忆 6.帕帕兹环路的生理心理学功能与( )有关。 A.记忆 B.空间辨别学习 C.情绪体验 D.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 练习题 7.由不良的个性特点、重大精神创伤、心理暗示作用和赔偿心态等多种心理因素造成的遗忘症称之为( )遗忘症。 A.顺行性 B.逆行性 C.柯萨可夫 D.心因性 8.从认知神经科学角度看,人脑的记忆系统不包括( ) A.资料驱动的系统? B.概念驱动的系统 C.基于期望的系统 D.基于认知的系统 练习题 2 . 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是多重记忆系统研究的重要途径。 1 .内侧嗅回与海马结构之间存在着__________回路,它与________功能有关。 练习题 三突触 记忆 双分离技术 双重任务法 3.记忆的双重分离现象能最可靠的证明___________过程和__________过程是两个不同的记忆功能系统。 存贮信息 提取信息 4 .举一实验说明海马在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中的作用。 记忆 * Contents: 第一节 记忆的痕迹理论 第二节 海马的记忆功能 第三节 多重记忆系统及其脑结构基础 第四节 记忆的分子和细胞生物学基础 第五节 人类的记忆障碍 记忆的生理心理学基础 重点: 海马在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的过渡中的作用 顺行性遗忘 逆行性遗忘 了解: 记忆的痕迹理论 帕帕兹环路(Papaz circle) 三突触回路(Trisynaptic circuit) 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 记忆的多重系统 第一节 记忆的痕迹理论 60-70年代间形成的记忆痕迹理论,将人脑内的记忆过程分为两类: 海马作为记忆功能的脑结构,不仅在当时广为接受并流传至今。 神经回路中生物电的反响振荡 短时记忆: 生物化学与突触结构形态的变化 长时记忆: 一、短时记忆的反响回路 二、长时记忆的生化基础 --分子水平 三、记忆痕迹的脑形态学基础—细胞水平 一、短时记忆的反响回路 记忆痕迹理论: 认为短时记忆是脑内神经元回路中,电活动的自我兴奋作用所造成的反响振荡;这种反响振荡可能很快消退,也可能因外条件促成脑内逐渐发生着化学的或结构的变化,从而使短时记忆发展为长时记忆。 该理论是解释记忆机制的主要传统理论 实验一:电抽搐对短时记忆的影响 实验程序: 1、训练动物完成主动躲避条件反应或被动躲避条件反应; 2、对动物进行电抽搐处理,检查电抽搐之前习得行为保持的程度。 3、自变量:习得行为训练和电抽搐处理之间间隔时间 因变量:短时记忆丧失量 结果: 随着两者间隔时间的延长,电抽搐对短时记忆的干扰作用明显变弱。 间隔1小时以上则电抽搐已不影响记忆。 1小时的时间是短时记忆痕迹转变为长时记忆痕迹的必需时间。 结论:电抽搐为什么会干扰短时记忆? 这是由于短时记忆是神经元反响回路中的电活动。在强烈电抽搐作用以后,这种反响受到阻断或消失,打断了反响回路引起生化改变的过程。反响回路1小时以上的连续振荡引起回路的化学变化,形成稳定的长时记忆痕迹,就不再受电休克的影响。 该实验成为记忆痕迹理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