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大应变非局部非弹性损伤本构关系的宏观实验研究.docVIP

金屬大应变非局部非弹性损伤本构关系的宏观实验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金屬大应变非局部非弹性损伤本构关系的宏观实验研究

金属大应变非局部非弹性损伤本构关系的宏观实验研究 罗冬梅 郑昭明 吴 莹 李光霞 摘 要 利用弹塑性有限变形理论推导了大应变情况下的非局部非弹性损伤本构方程,以20号钢为例,用快速测量网格测量了其受拉时损伤点附近几个点的变形值,用数学回归方法得到了非局部影响函数 ,确定了大应变非局部非弹性损伤本构关系中的内变量。并由所得内变量确定了损伤演变规律,比较全面地描述了金属大应变应变应力—应变变化规律。 关键词 非局部非弹性损伤 内变量 损伤演变 MACROSCOPIC STUDY ON RELATION OF NONLOCAL AND NONELASTIC DAMAGE CONSTITUENT WITH LARGE STRAIN IN METAL Luo Dongmei Zheng Zhaoming Wu Ying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 Li Guangxia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 Synopsis Equation of nonlocal and non elastic damage constituents of metal under large strain is derived by means of elastic-plastic limited theory and the deformation value of several points near the damage measured with quick measured grids and the non local affecting functions obtained using mathematical regression method and the inner variables of the nonlocal and non elastic damage constituents in metal under large strain gained and thereby the alw of metal damage evolution determined by the inner variables and law of variation in metal under large strain stress-strain comprehensively depicted. Keywords nonlocal and none lastic damage inner variable damage evolutione 1 引 言   损伤的宏细观研究是当今固体力学和材料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对损伤的群体效应的研究又是该课题的必威体育精装版进展。文献[1]定义了一个损伤矩的概念用以研究疲劳与断裂中细观损伤的群体效应,文献[2]则讨论了微圆孔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微圆孔的空间分布对损伤有效性质的影响,文献[3]在文献[4]的基础上分别利用弹塑性有限变形理论和Gurson空穴理论推导了金属大应变非局部非弹性损伤本构关系,定义了以塑性膨胀率为内变量的宏观损伤参量和以空穴体积率为内变量的细观损伤参量,试图用非局部理论从宏观相结合的角度来概括和揭示损伤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本构关系的影响。本文是文献[3]的续篇,着重于用宏观实验结果验证该理论的有效性,并对其中的内变量进行宏观实验标定,解决隐含变量的不确定性问题。 2 非局部非弹性损伤本构关系及其有限元计算 2.1 本构关系   小应变条件下,材料的总应变由弹性应变增量和塑性应变增量两部分组成[5]: (1)   由广义虎克定律, (2) 式中 (3) (4)   塑性应变增量与应力偏量dσ′ij之间满足如下关系: (5)   代入方程可得Prandtl-Reuss塑性流动理论本构关系为: (6)   其中,α*由载荷性质判断:     加载过程:α*=1     中性过程:α*=1     卸载过程:α*=0   dλ除与材料的机械性能密切相关外,还是载荷和物体内点的应变历史的函数,可由单向拉伸试验确定: (7) 式中 E(P)te为单轴拉伸硬化阶段的曲线斜率: (8)   称为切线模量,σkk、εkk分别为平均应力和平均应变。   在大应变阶段,总应变中还须考虑塑性膨胀量的影响。引入塑性体积模量表示该影响,它具有和弹性模量相同的量纲: (9)   则总应变为: (10) (11)   为了表示成常见的形式,对上式求逆可得: (12) 式中 (13) 求逆得: 其中   为简单起见,以单向拉伸为例。   等效应力:   平均应力

文档评论(0)

fglgf11gf21g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