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书法的气韵美.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略论书法的气韵美.doc

略论书法的气韵美   [摘 要]气韵是书法美的真谛。气韵的形成主要有三方面因素:一是艺术家自身的修养;二是艺术作品的质量;三是艺术欣赏水平。   [关键词]气韵;书法美;内容和形式统一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7 ― 0005 ― 02   书法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是艺术国粹,在世界上独一无二。南朝(齐)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萧衍评天下书法说:“钟繇书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韦诞书如龙威虎振,剑拔怒张,萧思话书如舞女低腰,仙人啸树,孔琳之书如散花空中,流徽自得。”他们说的,其实是书法的气韵问题。书法之美,美在气韵。   一、什么是气韵   关于气韵,有很多说法。张喜全先生考证,气韵,本是两个概念。气的概念产生较早,哲学的味很浓;韵和音乐有关,有旋律、节奏之含义。气可以追溯于《易》中所论天地元气,阴阳刚柔之气。正因为有这样一种深厚的哲学思想铺垫,六朝人把个人的天赋秉性与后天修养、阅历综合在一起聚成一股“气”。汉代人说“人禀气而生,含气而长”,故有“人之生,气之聚也”一说,可见古人对“气”的解释角度不同,但都充满了哲学的味道。究其在艺术上的含义,还得从孟子“浩然之气”说起。从境界上讲,“浩然之气”要比生命之气高得多。后来由“浩然之气”演变出神气、风骨等,嵇康的“神气晏如”正是人物品操的气化描绘。庄子的《逍遥游》中追求的是心灵世界的展现。   宋人范温曰:“自三代秦汉,非声不言韵;舍声言韵,自晋人始;唐人言韵者,亦不多见,惟论书画者颇及;至近代先达,始推尊之以为极致,”这段话概括了“韵”在中国艺术美学中的发生、发展过程。说明早期的“韵”指的是声韵,是音乐上的“声应律吕”。从晋开始将韵扩了范畴,借“韵”指代人的胸次和才智。有了韵、神韵、气韵、远韵、玄韵、道韵、雅韵、清韵等说法。   “气韵”合用,在六朝人遗存下来的书法墨迹中,已经有所表现。但书法审美意识中“气韵”这一审美概念却是晚于绘画。南齐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气韵生动”这一审美概念。他指出绘画有“六法”,即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形象,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比谢赫更早的是晋画家顾恺之,在画学原则方面,曾提出过:“悟对之通神”的审美观念。后来人慢慢接受了“气韵论”的学说。   “气韵”是中国艺术的传统理轮,它将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内在联系高度地统一起来,使中国的艺术突破了形式外观局限而向虚意的内在无限发展。   我们认为,气韵就是艺术作品的意境和韵味。书法的气韵,就是充满激情的线条中的意境和韵味。   二、气韵是书法美的真谛   《书谱》云:“情动行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书法作为性情抒发的一类艺术手段,它是“有意味的形式”。它的生命运动,在于线条的变化,这是一种自由的几近纯粹的方式,挥毫泼墨间,书家的精神气韵暴露无余。它的虚实、枯润、浓淡、疏密、方圆,以及整个跃动的轨迹,顺理成章地活化为某种别致的意象,勾勒起人们那虚无而真实的精神世界。神采是书法艺术的灵魂,气韵是书法艺术的生命。书法美的真谛是气韵。这种气韵的主要表现:一是顾恺之说的“通神”,即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与其对应物之间的神情、神态上的交流与沟通。表现在书法作品中,即是书法形象的呼应、顾盼、挪让、启承、连带。二是谢赫所说的“生动”,即艺术形成中的节奏感和虚灵的动荡。表现在书法作品中,即是笔墨的徐疾、虚实、燥润、和谐与贯畅、气满神完。三是范温所说的“有余”,即艺术应有不同的风格。“然而一不备焉,不足以为韵;众善皆备而不露才之长,亦不足为韵。必也备众善而自韬晦,行于简易闲谈之中,而有深远无穷之味。”我们以王羲之的《兰亭序》为例,分析一下书法的气韵美。《兰亭序》是王羲之兴怀之作。当文友们乘兴吟赋,著成三十七首宴游诗,并编成《兰亭集》后,他亦文不加点,全文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一气呵成。《晋书》评其“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此序成时,王羲之年已五十有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深厚的学养积淀,使这幅作品成为他短暂而永恒的一生中最为得意也最富盛名的作品。《兰亭序》不快不慢,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从容的墨迹,稳健而流畅,自然而含蓄。那同一个汉字符号“之”,却延伸出众多形貌,众多色彩的书法符号“之”,似乎变换的不再是方圆,而是书家内心灵魂的舞动。其飘逸无端的舞姿,妩媚而天成,妍丽而简率,黄庭坚评曰“王右军平生得意书也。反复观之,略无一字一笔,不可人意”,唐太宗言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董其昌也盛赞“右军《兰亭序》,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人法则,所以为神品也”,而包世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