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形成的课堂纪要.docVIP

《第三课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形成的课堂纪要.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课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形成的课堂纪要

课堂提问:1“无为而至的背景: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②目的:汉初是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③(政策):采取的是与民休息的政策④结果也就是作用:汉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2“积极有为”背景:①社会潜伏着危机,诸侯国的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 ②目的:加强中央集权,是为了适应(国家统一)形式的需要。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①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新的儒学体系。2)内容:①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为加强君权宣扬(“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③他还提出五种为人处事的标准:(“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④结果: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4、儒学成为正统 ①政治上: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受爵的标准。②教育上:1)(儒家金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2)(兴办太学,)为此提高了儒学地位3)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③影响:1)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2)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本单元学习的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宝库,第1课孔子与老子为中国古代思想的发端,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为中华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形成;第3课汉代思想的大一统完成了统治思想的选择和确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将儒学思想的丰富与更新《宋明理学》。 自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学占据了统治地位。但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本课内容我将其第三课宋明理学和第四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起来上。我们先看第三课宋明理学引言部分,大家可以看出汉代以后由于社会动荡,人们对传人的佛教有了更多的兴趣,儒学思想面临挑战,这儿给大家简单说一下梁武帝曾三次如寺院当和尚的故事。梁武帝萧衍建立了梁朝后,曾从刺史肖昂口中得知,从佛教发源地来了一位达摩的高僧,在于达摩师傅对话中,达摩师傅说他致力建寺、建塔不属于功德为表面文章,而到了晚年以后梁武帝为显虔诚,前前后后三次舍身入寺院,被大臣赎身,在晚年他一心只想当和尚,不管国家大事,朝政混乱,最后连自己的命也保不住了,说到这大家如果还对梁武帝三次舍身如寺院的故事感兴趣的化,可以通过网络等进行了解,在者我就不多说了 接着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汉代儒学刚刚确立了正统地位,汉以后人们对佛教的兴趣日增?2、佛教的兴盛开始挑战儒学的地位,儒学应该怎么办?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课题“宋明理学“ 接下来请大家讨论一下你所了解的佛教和道教的知识? 说到这儿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我们前面说的是“道家”而这儿是“道教”我们可以大致这样去了解例如“道家”的“家”它呢是一种为思想的文化流派,而“教”呢是一种宗教流派。 老师总结:(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列的世界三大宗教这一。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释迦牟尼创建于古印度。以后广泛传播于亚洲很多国家和地区,对许多国家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产生过重大影响。 (道教)是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母体中孕育发展成熟以“道”为最高信仰的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本土宗教。 在中国古代,有一种比佛教和道教传播范围广泛得多、影响要巨大得多的“宗教”,它就是“儒教”这儿着重说一下“儒教”的教并非“宗教而是指教化, 大家接着想一想儒学在魏晋南北朝时面临严重挑战的原因是什么?(看ppt)我们从四个方面给大家进行简要的介绍。 1)原因: ①佛教盛行; 原因: 统治阶级对佛教的扶持; 动荡和战乱时代,社会矛盾尖锐,人民要寻求精神上的寄托; 佛教本身具有欺骗性,宣扬来生幸福; 实际经济利益的驱使,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僧尼不入户籍可逃避赋役,破产农民大量投身寺院。 佛教为了适应中国而进行自我改造。 给人民带来的危害: 消磨人民斗志,使人民安于现状; 耗费财物; 占田夺人,寺院经济恶性膨胀,与政府争夺劳动力 ②道教在民间的传播; ③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理论相对于佛道的落后。 ④与选官制度相关 随着九品中正制的逐渐确立,做官的必须是门阀世族中人,学习经学在政治上已经失去意义,学术研究遭到打击。 (2)结果: 儒学吸收了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①充实、丰富了自身的思想内容 ②经过民族迁徙和民族融合,儒学不仅是汉族的正统思想,也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主流思想(北魏孝文帝改革)。 看PPT隋时的李士谦将其佛教、道教、儒教比喻为日月星辰又

文档评论(0)

saity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