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民族信用评级机构的市场话语权..doc

提高民族信用评级机构的市场话语权..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提高民族信用评级机构的市场话语权.

提高民族信用评级机构的市场话语权 巴曙松??田辉 2010年08月16日17:10???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提高民族信用评级机构的市场话语权--中国共产党新闻 窗体顶端 【字号 大 中 小】?打印?留言?社区?网摘?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窗体底端   对当前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基本判断   1.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与国际主要评级机构的差距相对较大。目前我国债券市场发展较为滞后,需评级的债券品种较少,业务量小,即使是创年度发债规模纪录的2009年,全年发行的需要评级的债券?含金融债也仅为731只。这种情况决定了我国的信用评级行业尽管自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起步,但一直以来发展较为缓慢,整体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主要表现为:   其一,业务规模小,市场地位较低。据初步统计,目前,国内从事信用评级业务的法人机构共116家,评级专业人员共1983人,其经营状况并不理想。2009年在央行备案的80家信用评级机构中,有30家亏损,亏损面达到?37.5%。除了联合资信、中诚信国际、大公国际等少数几个规模较大外,评级机构普遍规模较小。仍以央行监管的80家评级机构为例,营业收入前10名的机构收入总额占全部机构总收入的比例接近70%,利润前10名的机构利润总和占全部机构利润的84%。此外,目前评级机构市场地位依然较弱,在与债券发行人和其他相关中介机构的合作中,往往处于弱势。据统计,在债券融资中,作为重要中介机构之一,评级机构评级费用约占债券总融资费用的0.42%,所占比例很低,一般是债券发行所有中介机构中收费最低的。   其二,多重监管,市场割裂。在我国,由于不同类别的债券由不同部门监管,使得不同类别的债券评级业务的监管也分属于不同部门,具体为:公司债券评级业务由中国证监会监管;企业债券评级业务由国家发改委监管;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金融债券和资产支持证券等银行间债券市场评级业务由中国人民银行监管。多重监管引发许多问题:1“各自为政、政出多门”的监管现象不可避免地增加了监管成本,降低了监管效率。2不同部门监管标准之间的差异直接加大了评级机构适应监管的成本,降低了工作效率。可见,多重监管不利于我国形成完善、严谨和高效的评级业生态环境,既不利于监管,更不利于评级业的发展。   2.美国三大评级机构通过控股或业务合作直接或间接地在中国评级市场具有很强的支配力量。根据国际经验,美国三大评级机构在占领他国评级市场时,主要做法包括:一是通过股权收购或技术合作直接或间接控制当地评级机构。二是通过它所制定的“国际标准”影响和操控别国信用评级产业。三是借助主权评级,放大信用评级机构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作用,进一步推高其在国际间的地位。四是利用别国对信用评级不完全了解、迷信外国技术以及政府的监管缺位,获取进入别国市场的优惠待遇。在我国,“三大”同样借助股权和业务合作,在中国的评级市场具有很强的支配力量。   在股权方面,2006年美国评级机构开始了对中国信用评级机构的全面渗透和控制。美国穆迪2006年收购中诚信49%的股权并接管经营权,并约定7年后持股增至51%,实现绝对控股;同年,美国控制中国香港新华财经收购上海远东62%股权,实现了对该机构的直接控制;2007年,美国惠誉收购联合资信49%的股权并接管经营权;美国标准普尔与上海新世纪已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洽谈收购事宜。这样,目前我国五家全国性的信用评级机构有相当部分已经或正在被美国的主要评级机构控制。   在业务方面,2009年穆迪和惠誉所参股的两家国内评级机构的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35%和29%,合计占据了64%的市场份额。美国评级机构借助被收购公司的分支机构,迅速将触角伸展到全国,直接或间接从事所有评级和相关业务。在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评级市场中,2009年穆迪参股的中诚信国际和惠誉参股的联合资信市场占有率均处于前两名。按期数计算,两者累计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64.37%和79.55%;按规模计算,两者累计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72.20%和78.09%。   3.中美两国在信用评级市场开放上严重不对等。从客观效果评价,美国在信用评级行业的开放上体现出强烈的不对等性。一方面,美国的评级机构不断加大向其他国家的渗透,目前三大评级机构在美国以外的收入占其总收入的46.7%。另一方面,其他国家的评级机构进入美国的难度较大。截至2010年初,全球近200家评级机构中只有10家在美获得资质,其中包括7家美国本土公司、2家日本公司、l家加拿大公司;而后三家外国机构进入美国后从未开展业务。   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美国收紧了对外国评级机构进入美国的审查。我国评级机构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公”依法进入美国评级市场受阻就是一个

文档评论(0)

stz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