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学大学_水文地质学_考试资料.doc

河南理工大学大学_水文地质学_考试资料.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河南理工大学大学_水文地质学_考试资料

§2.3 与水储容及运移有关的岩石性质 一、容水性 1、容水性:岩石的孔隙具有容纳地下水的性质。 2、容水度:岩石完全饱水时所能容纳的最大的水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Sc=Vw/V。一般说来,容水度在数值上于孔隙度(裂隙率、岩溶率)相当。但是,…… 3、含水量:某一时刻岩石孔隙中的实际水量与岩石的比值。该指标说明松散岩石实际保留水份的状况。 1)重量含水量:Wg=Gw/Gs 2)体积含水量:Wv=Vv/V 3)当水的比重为1,岩石的干容重(单位体积干土的重量)为rα时,重量含水量与体积含水量的关系为:Wv=Wg*rα 二、给水性 1、给水性:含水岩石在重力作用下能释放出水的性质。 2、给水度:在重力作用下岩石所能释放出水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μ=Vw/V。    野外识别:地下水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从地下水水位延伸到地表面的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释出水的体积,称为给水度。 3、注意:野外地层的给水度为一变值,室内试验中给水度为定值。 4 、给水度的影响因素: 1 )岩性:主要是孔隙的大小与多少; 2 )初始地下水埋藏深度 3 )地下水下降速率 4 )地下水下降幅度 5、给水度在理想数值上等于容水度减去持水度 三、持水性 1 、持水性:饱水岩石在重力作用下失水,依赖静电引力和毛细力依然能保持水的性质。 2 、持水度:地下水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中反抗重力而保持于岩石空隙中的水量,称作持水度。Sr 3、 给水度、持水度与孔隙度的关系:        μ+Sr=n 四、透水性 1、透水性:岩石允许水透过的能力叫做透水性。 2、定量指标:渗透系数 3、影响透水性的因素: 1)空隙的大小和联通情况,特别是最小空隙直径的影响,平均孔隙直径。 2)孔隙度:粘土和砂砾石孔隙度的区别。 颗粒的分选性,决定孔隙的变化和曲折性。 五、小结: 1、应该掌握的性质:①容水度;②含水量;③给水度;④持水度;⑤透水性。 2、一般情况下,孔隙越小,持水度越大,给水度越小。 3、一般不能用容水性来评价水资源,因为容水性同时包括有重力水、结合水和毛细水。真正能利用的只有重力水。 第二章 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复习思考题 一、关键概念 空隙性;孔隙;孔隙度;裂隙;裂隙度;溶隙(穴);岩溶率;结合水;容水性; 容水度;含水量;给水性;给水度;持水性;持水度;透水性;渗透系数 二、论述题 1、影响孔隙度的因素?(按主次叙述) 2、影响孔隙大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按主次叙述) 3、岩土中水的主要存在形式有哪些?其各自的特点? 4、影响透水性的主要因素? §3.4 上层滞水 一、定义 1、狭义: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弱透水层)上面积聚的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2、广义:同包气带水,包括有毛细水,结合水和过路重力水。 二、形成上层滞水的条件 1.较厚砂层中夹有粘土或亚粘土透镜体时,降水或下渗的地下水受到透镜体阻挡而滞留于其上。 2.在裂隙发育、透水性好的基岩下有裂隙发育程度较差的相对隔水层. 3.在岩溶发育的岩层中夹有局部非岩溶化的岩层. 4.在黄土中夹有钙质板层时,其上形成上层滞水。 5.在酷寒地带有永久冻土层时,夏季地表解冻后永冻层起到局部隔水层的作用。 三、 上层滞水的特征 1 、 补给: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 2 、 排泄:通过蒸发或向隔水底板( 弱透水层底板) 的边缘下渗排泄 3 、 基本特征: 1 ) 一般水量小,动态不稳定,水量、水位季节性变化明显。 2 ) 一个局部隔水层上的上层滞水与其他含水层之间无水力联系,无统一水位。 3 ) 埋藏浅,径流短,矿化度低,容易污染。 4、 包气带中的上层滞水对其下部的潜水的补给与蒸发排泄,起到一定的滞后调节作用。 供水意义:因水量小,动态变化显著,只有在缺水地区才能成为小型供水水源或暂时性供水水源。 §3.5  潜水 一、 基本定义: 1、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含水层中的水。 2、潜水面:潜水的第一个自由表面称为潜水面。 3、潜水埋藏深度:潜水面到地面的铅直距离。D 4、潜水含水层的厚度:从潜水面到隔水底板的距离。M 5、潜水位:潜水面上任一点的标高称为该点的潜水位。将潜水位相等的各点连线即得到潜水等水位线图。 6、潜水湖与潜水流 7、潜水的水力梯度:在潜水流的渗透途径上,任意两点的水位差除以该两点的水平渗透距离叫做潜水水力梯度。 8、潜水的分布区:潜水含水层的分布范围。   潜水的补给区:大气降水入渗补给潜水的地区。   潜水的排泄区:潜水出流的地区。 二、 特征 1、要素: 2、补给:在潜水的全部分布范围都可以通过包气带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的补给 。 3、排泄:流入其它含水层,径流排泄(泉、泄流),蒸发排泄。 4、径

文档评论(0)

wuyuet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