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背景 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政治上: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战乱不止;
阶级关系上:“士”阶层活跃并受到重用;
文化上::“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形成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学派。 概况 儒家 春秋 孔子:政治——仁、德、礼
教育——有教无类 战国 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
荀子:仁义和王道 、君舟民水 、性恶论 道家 春秋 老子:哲学——①唯心论:“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②朴素的辩证法: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是在不停地运动,有无、难易相互依存,不断转。
政治: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战国 庄子:①相对论(世界万物都是相对的)。
②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法家 战国 韩非子:法治观——主张依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威慑臣民。
集权观——主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结果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百家争鸣局面结束。 性质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评价 ①各学派彼此吸收、融合,逐渐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体系。
②是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史学、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如何评价孔子的“仁”和“礼” ?
1、进步性: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2、保守性:主张恢复周朝礼制,这是其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
主观目的是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的统治。
讨论:今天儒家思想过时了吗?还有必要提倡它吗?为什么?
1、 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2 、儒家提倡“礼” 、“孝” 、“诚信” 等伦理道德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 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知识结构:
汉初的
无为而治 原因 客观: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主观:统治者汲取秦亡教训,欲恢复生产,稳定人心,长治久安; 措施 采取与
民休息
的政策 ①减轻田租;
②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
③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 影响 积极 经济---人民生活---社会---国力--- 消极 潜伏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匈奴为患 董仲舒的
新儒学
背景 经济:西汉经过60多年的休养生息,经济恢复,国力日盛。
政治:社会潜伏着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匈奴问题等。
思想:黄老学说无法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新形势的需要。 内容
① 中央集权:“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 加强君权:“君权神授” 和“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③维护君权和统治秩序:“三纲五常” 特点 儒+(道、法、阴阳五行等)=新儒学 影响 积极
①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的国家。
②对儒学成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起了积极作用 消极
①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专制作风不可取。
②带有神学迷信色彩。 儒学成
为正统
武帝尊儒措施
思想:采纳董的建议,肯定儒家思想
政治: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教育:①教材:五经”,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②教师:儒家五经博士教授
③学校:A.中央:设太学 B.地方:各郡县设立学校 结果 正统思想 文化主流 影响 积极
①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大一统;
②确立儒家独尊地位。③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消极
①结束了各学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②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带有神秘主义色彩 二.重难点知识突破:
1.从春秋到汉武帝治国思想是演变经过
(1)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法家流行 (2)秦朝:法家
(3)西汉前期(武帝前):黄老之学 (4)西汉武帝后:新儒学
2.秦用“法”的原因
(1)历史:秦商鞅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奠定统一六国基础;
(2)现实:秦统一后面临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任务,法家思想适应了这种需要。
3.西汉初年用”道家思想“的原因:
(1)客观:由于长期战争,汉初经济贫困。
(2)主观:统治者汲取秦亡教训,欲图长治久安;
4.西汉武帝:儒学独尊的原因:
(1)汉武帝时,西汉国力强盛,但社会潜伏危机:土地兼并、 边境不宁、王国等。
(2)汉初的无为思想无法解决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3)董仲舒新儒学提出的一系列主张迎合了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的需要。
(4)汉武帝大力采取了一系列尊崇儒学的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历史选修第二次阶段性练习.doc
- 《白鹿原中白嘉轩人物形象浅析》.doc
- 京东入住必要资料.docx
- 中医名言集锦.doc
- 必修三必备基础题目20140111.doc
- 客源国论文.doc
- 2013年 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doc
- 中医内科学复习摘要(详细版).doc
- 历史必修三文科班复习提纲.doc
- 儒学对日本企业文化的影响.doc
- 甘肃省XB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一模诊断考试地理答案.doc
- 甘肃省XB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一模诊断政治含解析.doc
- 安徽省皖江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英语无答案.doc
- 2025年1月八省联考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测高三化学陕西山西宁夏青海卷无答案.doc
- 2025年1月八省联考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测高三化学四川卷无答案.doc
- 2025年1月八省联考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测高三政治陕西山西宁夏青海卷无答案.doc
- 2025年1月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八省联考)历史无答案.doc
- 2025年1月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八省联考)历史含解析.doc
- 2025年1月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八省联考)历史含解析.doc
- 2025年1月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八省联考)政治无答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