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解密科伦药业奇迹解密科伦药业奇迹
解密科伦药业奇迹
时间回到1995年。
那一年年底,刘革新离开了供职4年的某中美合资制药企业。这位前任总经理辞职前甩给美国老板们这样一句话:如果你们还这样对待中国员工,我会让你们一辈子都生活在我的阴影之下;我会干和你们一样的事情,我会证明中国人的能力绝对超越你们。
这一年,刘革新45岁。
这只是已过不惑之年的人在郁郁不平中的气话?同刘革新一起出走的,还有时任这家中美合资公司副总经理的程志鹏以及财务总监潘慧。
这三个人在来年的3月份筹办了“科伦大药厂”,就是科伦药业的前身。
“我们这一代人,背负了一个时代的期望。”1951年出生的刘革新,自认为是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全过程。1985年,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刘革新下海了,“改革开放、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春风,不免让人心潮澎湃”。他是那个年代学历最高的人之一,自信能通过商海历练学得西方几百年的商业文化:师夷长技,恰只为制夷。
1.“白条子”入股
那时,“我心坚如铁并深信我会成功。”那句狠话,在刘革新看来就是信心的表现。“如果只说我想成功,恐怕永远都不会成功;如果说我要成功、我得成功以及我能够成功,信心才会迸发出来”。所以当独生子刘思川从英国留学回来,刘革新问了他三句话:你人生的终极梦想是什么?你见证了父辈创业的艰辛,是否还愿意走同一条路?如果你愿意,你注定将失去同龄人所拥有的很大一部分幸福。如此,你是否还愿意?
1995年底、1996年初,一个特别寒冷的冬天。科伦大药厂在租来的厂房和设备之上出生了。这年的农历大年三十和年初一,刘革新就在位于一个古庙旁的这个厂房里度过,陪伴他的是一盏油灯以及一条名叫“波比”的小狗。
他深知机会难得。就在1995年年底,中国医药(15.79,0.17,1.09%)产业投资领域终于向民间资本敞开了怀抱;此前的1992年这个领域就已率先向外资开放了。但如果1996年5月底之前不能完成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优良制造标准,简称GMP)方案审查、工程实施和验收发证在内的一系列工作,这个机会窗口恐怕会永远关闭。
为了在3个月的时间内完成GMP改造,刘革新决定效法爱迪生的“60小时监禁工作制”,也监禁自己100天。4个月后当昔日的部下来看他时,刘革新已是蓬头乱发、满脸胡子。来看他的那些人很难把眼前这个“老工人”,和昔日出入可豪车代步,爱吟诗作赋、爱音乐好摄影的刘总联系起来。
这场“监禁”换得科伦在当年7月正式投产。中国刚刚兴起的治疗性大输液市场,需求远远大于市场供给。当时年产能仅为4000万瓶的科伦大药厂,每瓶大剂量注射液的成本高达2块5,但这一瓶所谓“盐水”,其净利润却可以是成本的3倍甚至4倍。
“如今再难有这样的好时候了。”一起创业的程志鹏直到如今仍会为当年的激荡横流而心潮澎湃。那个年代,由于每个医院都有自己的制剂室,所以大药厂几乎都不愿生产大输液产品,而小药厂对相对技术密集的这个板块又只能望洋兴叹。这就给科伦创造了机会,这个创始团队都在中美合资药厂中历练过,“深知美国人并不比中国人聪明”。而他们亲眼见证美国人只在中国投资了很少的钱,4年间汇回国内的钱却是其投资额的50倍。
科伦的第一个突破点放在了儿童用的大剂量注射液上。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都没有独立的儿童用大输液,“小孩子也只能用给大人用的500毫升大容量注射液”,用不完就只好浪费。科伦在短时间内调集力量生产儿童专用的100毫升大容量注射液,这是其迅速打开市场的利器。到1996年底,科伦已经盈利。实际上其只用了6个月的时间就实现了“当年策划、当年投资、当年建设、当年生产、当年盈利”的奇迹。
奇迹的背后,也有历史特定因素的支撑。药厂在当时可以像医院那样运作,“只要很少一部分钱就可以运营企业”,甚至科伦最初使用的就是医院的设备。
“我们是用100万元创业的。”刘革新说,那些年太太的主要工作就是帮他借钱,借遍了娘家所有人的钱。尽管注册资本是150万,但实际到位的是100万元。当时那些想入股又没有钱的人,提出了这样一个想法:能否用预期的利润转化为相应的股本?这就是科伦首创的“白条子”入股,年底得到分红那些“虚拟股东”再把资本充实。
从当年的100万出发,到今天的300个亿市值。刘革新认为科伦可以引以为豪的,“是14年间我们的资本增值了3万倍”,而最初的创业团队却还在一起。
2.科伦的并购法则
并购是科伦药业的主旋律。
“1997年、1998年,我们就开始做些兼并了。”科伦药业总经理程志鹏说,仅从2003年到2009年间,其就花费1.5亿元并购了13家公司。兼并收购形成了一张由生产基地和经销商形成的巨大网络,这张网赋予科伦药业的不仅是规模带来的采购、生产成本、物流成本的优化,后续的新药也能通过这张网源源不断地流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