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远端骨折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稳定性分析..docVIP

胫骨远端骨折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稳定性分析..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胫骨远端骨折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稳定性分析.

胫骨远端骨折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稳定性分析 杨志刚1,甘 霖2,叶俊星1(1南通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无锡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江苏省无锡市 214000;2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第二医院,江苏省无锡市 214000) 引用本文:杨志刚,甘霖,叶俊星. 胫骨远端骨折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稳定性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17):2540-2545.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016.17.015 ORCID: 0000-0002-2453-8126(杨志刚) 文章快速阅读: 文题释义: 踝关节有限元模型:参照既往相关研究方法,试验建立了可靠、有效的踝关节有限元模型,对于骨骼的模拟应对皮质骨、松质骨、骨髓腔分别赋予材料参数,但实际操作中却给单元网格的划分增加了难度,为了简化计算在准静态载荷下,骨及软骨可定义为均一、各向同性材料。足踝部韧带及腱膜在关节稳定及平衡中起了重要作用,大多将其看成线弹性、各向同性材料,以杆单元模拟连接骨骼端起止点。 胫骨远端骨折有限元模型:胫骨远端骨折较重,多出现骨折移位,关节面多受累。试验在踝关节有限元模型基础上,对不同种类胫骨远端骨折(Pilon骨折)进行模拟,分析不同关节面受累比例及骨折块高度与骨折移位程度的关系。 摘要 背景:传统足踝部生物力学研究具有局限性,由于踝关节结构极为复杂、活动度大,故对于踝关节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不同骨折类型的分析也极为困难。 目的:建立胫骨远端骨折模型并进行稳定性分析。 方法:收集成年人正常足踝CT数据,采用Minics软件对志愿者右足踝部关节进行三维重建,并进行有效性验证。通过Solidwork软件假设不同关节面受累比例及骨折块高度,并制作出相应的胫骨远端骨折模型。通过ANSYS软件应用有限元法进行骨折稳定性分析。 结果与结论:胫骨远端骨折模型符合相关文献数据,可进一步行有限元分析,关节面受累比例与骨折块高度与骨折移位呈显著正相关,即与骨折稳定性呈负相关。提示踝关节及胫骨远端骨折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成功、有效,胫骨远端骨折稳定性与关节面受累比例及骨折高度相关。 关键词: 骨科植入物;数字化骨科;胫骨远端骨折;踝关节;有限元分析;稳定性 主题词: 胫骨骨折;踝关节;有限元分析,组织工程 Construction and stability of finite element models of distal tibial fractures Yang Zhi-gang1, Gan Lin2, Ye Jun-xing1 (1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Wuxi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Hospital, Wuxi Third People’s Hospital,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tong University, Wuxi 214000, Jiangsu Province, China; 2the Second Hospital of Wuxi City Affiliated to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Wuxi 214000, Jiangsu Province, China ) Abstract BACKGROUND: Traditional studies on foot and ankle biomechanics have limitation. Ankle joint was complicated and had big range of motion, so it is difficult to establish finite element models and to analyze the type of fracture. OBJECTIVE: To construct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s of distal tibial fractures and analyze the stability. METHODS: CT data of ankle were collected from a normal male volunteer and the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of volunteer was made by Mimics software, and the effectiveness was verified. The r

文档评论(0)

wuyuet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