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防 地上部病害及果蔬储藏期病害的生物防治.docVIP

生防 地上部病害及果蔬储藏期病害的生物防治.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章 地上部病害及果蔬储藏期病害的生物防治 第一节 地上部病害的生物防治 Baker 和Cook(1973)在“Biological control of plant pathogens”中地上部分病原菌的生物防治一章中提到地上部的病原菌是指通过作物地上部分进行感染的病原菌,以及在地上器官上渡过它们的全部生活史或部分生活史的病原菌。相应地这些病原菌就引起了植物地上部病害。 地上部病害大多可通过气流传播,还可通过雨水和流水传播,生物介体及人为因素也是传播途径。病原物的寄生性程度覆盖幅度大,包括非专性寄生物到专性寄生物。一些有重要经济意义的气传病害如锈病、白粉病、霜霉病和某些叶斑病多属于世界性分布,并且能造成重大损失。 地上部病害的基本特征: 1 通常属于单年流行病害,一般年度间波动较大,病程周期较短,发病范围较广,特别是在大面积种植相同作物品种的条件下,损失更为严重。 2 病害发生流行程度与大气温度和湿度关系极为密切,特别是关键时期的降雨次数和田间植株周围的小气候起着决定作用。 3 病害的症状明显、易于识别。通常具有特征性的病原物繁殖体结构-病征,如锈状物、粉状物、霉层、黑色颗粒等。 4 病害一般可通过单一措施来防治,例如抗病品种或化学防治。 一、主要潜在生防因子 Baker和Cook关于“从存在感病寄主和特定病原菌,但病害并未发生,或病害衰退或病害不能发展的地方找到拮抗菌”的信念,应该成为地上部病害生物防治研究的主要指导原则。自然界的病原物和腐生物处于动态平衡之中,许多外界因素可以破坏这种平衡,导致病害的增加和增长,与此同时人们也从中发现了自然发生的生物防治的存在,导致了人们对有用拮抗微生物资源的开发。 (一)生物平衡的扰乱 在铜制剂使用之后,以前不重要的病害,例如咖啡果炭疽病(Colletotrichum coffeanum Noack)开始增长,这是杀菌剂处理后真菌性病害增长的首次报道。有证据表明,由于铜制剂的使用而引起具有拮抗作用的树皮腐生镰刀菌-砖红镰孢(Fusarium lateritium Nees)的减少,从而加重了杏树枯萎病菌(Eutypa armeniacae Hansf. M.V. Carter)的侵染。 杀菌剂苯并咪唑类的应用导致了一些病害的增加,这些病害均由对上述杀菌剂不敏感的病原菌-如藻状菌(Phycomycetes)、旋孢腔菌(Cochliobolus spp.)和链格孢(Alternaria spp.)引起的。然而,多数报道与根腐和茎基腐有关,仅少数报告涉及叶部病害的增长。禾谷类作物茎基部遭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 E. P. Hoeven)侵染的增加,与镰刀菌(Fusarium spp.)和拟小尾孢菌(Pseudocercosporella spp.)的减少有关。在杀菌剂施用以后,对药剂不敏感的非靶标病原菌或靶标病原抗药菌株的增加,可能是病原菌之间的平衡、病原菌与拮抗腐生物之间的平衡或上述两种情况下平衡均被扰乱的结果。在喷药的仙客来植株上出现抗多菌灵的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菌株,可能是拮抗微生物青霉菌(Penicillium spp.)减少的结果。从发病较轻的植株上偶尔出现并分离到抗多菌灵的青霉菌菌株,预示着腐生物与寄生物间平衡自然恢复的开始。同时在田间检查喷施或未喷施多菌灵的黑麦植株上麦类根腐病[Cochliobolus sativus(S. Ito Kurib.)Drechsler ex Dastur]叶斑的发育情况和腐生性真菌的定殖情况,发现了自然发生腐生微生物的拮抗能力,多菌灵减少了约十余倍的腐生群体,当用对多菌灵不敏感的根腐病菌接种时,明显地反映出对黑麦叶片的侵染增加。 (二)体外腐生微生物 叶面上可获得的营养物质数量与腐生微生物区系营养消耗能力的比例关系,可能决定着死体营养病原菌所致病害的发展。如大量报道所指出的,花粉粒可能促进花及果实遭受灰葡萄孢的侵染,并能促使赤霉菌(F. graminearum Schw.)、根腐菌(C. sativus)和颖枯菌[Septoria nodorum(Berk.)Berk.]侵染麦类作物的穗部和叶片。同样,小麦叶片上的昆虫蜜露也可刺激颖枯菌和根腐菌的侵入。自然发生的腐生物在减少叶面的营养物质方面上是非常重要的,否则这些物质将刺激死体营养病原菌,由于使用杀菌剂干扰了腐生物的生长,进而引起叶面营养水平的提高,当停止使用杀菌剂或有对该杀菌剂不敏感的病原菌出现时,必将导致这些病原菌更加强烈的侵染。 (三)重寄生物 1.重寄生菌 病原真菌的重寄生在自然界是非常普遍的。在锈菌上,最重要的重寄生真菌有锈寄生菌[Darluca filum(Biv.)Cast]、锈生座孢菌[Tuberculina

文档评论(0)

wuyuet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